
電影大師 胡金銓
外國電影圈,不少導演都獲冠上「大師」之名,例如:大衛連、希治閣、貝托魯奇、哥普拉,這些都是荷李活被公認的大師級導演。其實,我們香港電影界也有不少導演,也可稱得是上「大師」,而這次,我特別要介紹胡金銓導演。
當年,我曾採訪過胡金銓很多次,在我心目中,他早已是一位大師,因為我還沒有入行當記者前,正是他的粉絲,他執導的《龍門客棧》、《迎春閣之風波》和《俠女》,都令我迷上他的電影世界!
一九七七年,胡金銓遠赴韓國開拍《空山靈雨》和《山中傳奇》兩齣電影,這是個十分好的拍戲計劃:兩部電影都是同一組工作人員,以及同一組男女演員當主角:徐楓、石雋、秦沛、韓英傑,投資者羅開睦和胡樹儒,都覺值得開拍這兩部佛學題材的香港電影。可是,胡金銓這位大師,對電影創作的要求嚴謹,他可以要一班工作人員和演員在現場,等拍一個《空山靈雨》鏡頭,一邊下雨,另一邊天晴的景象;等不到了,就改拍《山中傳奇》,一班演員立即換裝埋位。因此,這樣子卻拖累了影片拍攝的進度—當然,要是在今天的話,特技拍攝就可以了,但當年《星球大戰》還沒有現世,所以,這兩部電影在韓國拍足一年,也還沒有完成,製作費大大超支,是無法避免的,幸好投資者沒有怨言,外景隊最後亦完成兩部片,才返回香港!
《空山靈雨》和《山中傳奇》都獲中外好評,得獎不少,胡金銓就成為金馬影展的「最佳導演獎」得主。李安和徐克都認為他的作品,影響後來的中國電影。
胡金銓最後的心願是想拍《華工血淚史》,但因為突然逝世,開拍不成,後來的追隨者徐克和許鞍華,也因為找不到投資者,不能替胡金銓完成心願;不過,我在電視看過現實中的《華工血淚史》記錄片,當年賣豬仔去美加築鐵路的華人後代,今天還得不到加拿大政府的認同,還沒有取得正式公民身份證,實在悲哀。

在我入行當記者前,因為看過胡金銓執導的《龍門客棧》、《迎春閣之風波》和《俠女》,令我迷上了他的電影世界,他絕對是我心目中的大師級導演。

七七年,第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左起)胡金銓、其時任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張有興、電影投資者羅開睦,以及電影女主角徐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