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孩子作好開學準備(二)
上次跟大家分享了小朋友A的例子後,接着我便被問到,這孩子的行為是屬於分離焦慮症嗎?說實話,我並不是醫生,我不能妄言斷症。或許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分離焦慮症的徵狀和處理方法,讓各照顧者都能注意一下。
小朋友初試離開家人去面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時,或多或少有不同反應。有些孩子很快便適應,有些會哇哇大哭好一段時間。如出現情緒失控,大哭大吵,都是正常的,這是與生俱來的保護機制。部分小朋友更會發脾氣,抓住親人不放。這多較常見於幼兒的早期,以及三至五歲的入學年齡。這種與照顧者分離而產生的焦慮,稱為分離焦慮。

有時孩子會哭鬧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最起碼孩子肯叫喊、說出感受,讓照顧者都較易了解處理。
遇到這些情況時,家長應該要展現你的同理心,嘗試代入孩子的身份角度。照顧者可以輕撫孩子,擁抱他們一下,讓他們感覺到你的愛和關懷,甚至直接告訴孩子,甚麼時間會再與他見面。避免責罵或向孩子呼喝,喝令他:「立刻收聲!再哭便掉下你!」這類令孩子加倍驚嚇的說話,更是說不得。
家長可抓緊於開學初期的適應周,盡量與孩子一同上學,逐步逐步讓孩子適應分離的感覺。
我亦鼓勵家長可於正式開學前,帶子女到學校附近走走看,或透過圖書繪本、手偶公仔等,跟孩子說說及模擬一下校園的生活和與家人暫時分離的情況,提早讓孩子認識學校生活。
在我遇見過的情況裏,孩子會哭鬧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最起碼孩子肯叫喊,肯說出感受,讓老師及照顧者都較易了解處理。但像小朋友A般沉默不語,抗拒並拒絕與別人相處的例子,才令我心掛。我曾特意為小朋友A挑選了數本圖書繪本,希望可以透過與他一起共讀故事,讓他能慢慢打開心窗,使他能盡快與人建立信任,嘗試表達自己,好讓他的照顧者和老師,都能多點明白了解他!下期再和大家分享我為他挑選的圖書,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