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一樽水
運動場上,陳媽媽要把手上的一樽水分給她的一對孖生女兒。
長女向媽媽抱怨:「你一向都分配得不平均。」
媽媽提議說:「好,這次由你負責用兩隻杯去分,但要由妹妹先選擇哪杯水。」幼女笑了。
另一邊廂,黃爸爸也為如何將一樽水分配三個兒子而煩惱。
十六歲的長子說:「我運動量最大,我應分得最多。」
九歲的次子說:「我流汗最多,失去的水分也最多,我要更多水分。」
三歲的幼子雖口渴卻沒作聲。
爸爸認為平均分三份的原則似乎不大恰當,但又想不出應用甚麼標準來衡量他們缺水的程度。
曾聽過一句順口溜︰「父親在天堂、錢財在銀行、兒女在公堂。」反映了資源分配一般都會引起不同意見,絕對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課題。
無論有多廣泛的持份者溝通和參與,分配的原則和計算方案有多嚴謹的理據支持,最常見的結果仍是有人會批評分配不公。那麼,可以怎樣分配才令大家少些不滿呢?
回到運動場,黃爸爸的幼子和次子喝了他們所分得的水後,就異口同聲地說:「爸爸,我們仍然非常口渴。」長子雖然還口渴,但仍馬上把手裏的水杯遞上說:「讓我分些給你們吧!」兩位弟弟笑了,並堅持把那杯水給大哥喝。
一樽水三兄弟分,真的足夠嗎?但縱使不足仍願意分享,會比起精準的分配帶來更大的滿足。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