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藥惹的禍?
早前,五十九歲的馬修(化名)一覺醒來,發現左眼模糊不清,過了數個小時仍無改善,急忙向眼科醫生求助。檢查期間,醫生發現他的眼部動脈其中一個支流受膽固醇物質阻塞,懷疑與血管問題有關,遂把他轉介至心臟科醫生診治。
心臟科醫生先了解馬修的病歷,原來他早在五年前已有高血壓及高膽固醇問題,惟他不太「聽話」,自三年前偷偷停服降膽固醇藥。
醫生再為馬修安排詳細檢查,頸動脈掃描顯示,他的左頸動脈阻塞接近九成;血液檢驗則指出,他的總膽固醇值達六點七,「壞」膽固醇則為四點六,遠高於正常水平。幸而,他在接下來磁力共振掃描及磁力共振血管造影中,暫未發現中風跡象。
根據以上檢查結果,醫生診斷馬修患頸動脈狹窄,至於突如其來的視力問題,實源於膽固醇物質脫離頸動脈,並堵塞了眼部動脈。
當頸動脈阻塞五成至七成,便屬於頸動脈狹窄。常見風險因素包括三高、超重、吸煙、缺乏運動等。此外,曾接受頸部放射治療的人士風險也較高。頸動脈的主要作用,在於向頭頸部供應充氧血,如出現嚴重阻塞,養分便無法輸送至腦細胞,後果不堪設想。以馬修的個案為例,若他的左頸動脈繼續收窄,隨時出現中風,或會重創腦部,導致半身不遂。
要治療頸動脈狹窄,一般會進行「頸動脈血管支架植入成形術」。其原理與「通波仔」相似,醫生會在腹股溝開一個微小切口,放入導管並注射X光顯影劑,在X光引導下,導管及其內的球囊及支架可到達頸部動脈;球囊打開後可擴闊狹窄部分,外張性支架則會留在動脈中,防止頸動脈再次狹窄。值得注意的是,手術期間,血塊和膽固醇可沿着血管游走到腦部,故此,醫生會利用特製過濾器阻隔之,以免患者在治療時中風。
部分不適合進行頸動脈血管支架植入成形術的患者,也可接受「頸動脈內膜剝離術」,醫生會切開血管,再刮除內膜裡的斑塊。
馬修接受頸動脈血管支架植入成形術後,他的左頸動脈成功打開,術間亦沒有出現任何併發症。經過這次教訓,他終於明白到貿然停藥的禍害,術後遵從指示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及降膽固醇藥,目前康復進度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