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角色叫「譚耀文」
五十歲的「阿譚」譚耀文,千禧年開始進攻內地市場,是最早一批北上發展的藝人;十三年過去,一三年,他正式回流,減少了長期中、港兩邊走的生活。
「喺外面拍嘢,好多時我收咗工就會返酒店,自己一個人喺間房度,係好private嘅時間,我可以好舒服咁沖完涼、食少少嘢,就同自己傾偈,問吓自己今日做咗啲乜,邊度做得唔夠好——同自己傾偈呢樣嘢,我覺得係做演員必需嘅。
「喺香港拍戲呢?好處係車程又快又方便,唔使嘥成個鐘先返到屋企,就算睇醫生、做gym都好方便。不過最大嘅唔好處,就係有好多現實生活嘅嘢,會令我分神。」
他所謂的「現實生活」,就是與家人共渡的天倫時間,皆因他回流,正正就是為了愛妻和他的一子一女。
「可以返屋企,係喺香港拍戲最大嘅好處。不過十二個鐘開完工,得番八個鐘休息,第二朝起身,又要做番嗰個人(角色),所以就算返到屋企,要保持住嗰個角色,就要㩒住自己,唔可以喺屋企,或者面對社會、世界發生緊嘅嘢,表現得太過開心,即係好似細個時,阿媽講得最多嘅『玩創晒個心』。尤其是,有時(拍戲)開頭未搵到方法令自己投入角色,係會有啲辛苦嘅。」


譚家明
阿譚是個很用心的演員,對於每個要演繹的角色,他都會很認真地對待。例如將上畫的《不義之戰》中,那個率領一眾霸王花,搗破澳門恐怖活動的警察指揮官角色「譚家明」,便是他親自改名的。
「最初接呢套戲,導演只係話我知,個角色姓譚,可能只係叫『譚Sir』,冇講乜嘢名。但係我覺得點都要有個名o架,跟住就諗到叫『譚家明』。因為我覺得譚家明導演好出名,呢個名又好好聽、好有氣質,好啱呢個角色。」
電影裏的「譚家明」,為人嚴肅又盡忠職守,卻因為失去了妻子而變得有情緒病。阿譚拍此片,既要應付多場動作戲,又要處理不少內心場面,身心皆疲。
「如果講動作戲,班女仔開工前比我付出多好多,有幾個要訓練三個月。我呢?就訓練咗三十年,應該唔使再訓練,哈哈哈!不過太難嘅動作,就算我話冇問題,武術導演都未必會俾我哋演員做——咁好彩呢樣嘢,我自己都冇太大興趣,哈哈哈!
「至於話內心戲呢?我諗鍾意做戲嘅演員,都會鍾意揀呢種角色做,因為如果好淡嘅,好似對唔住觀眾,對唔住自己,好似未盡全力咁!所以講攰,一定係mentally攰過打。」

在戲中,阿譚既要應付多場動作和開槍場面,亦有不少內心戲。「拍打戲,都有佢嘅文化,可以話係一種藝術同學問。」

角色要率領霸王花,搗破恐怖活動,阿譚十分佩服一眾女演員。「佢哋拍之前,都要訓練三個月,好多動作都會親自落場。」

阿譚說起一對子女,馬上變得十分冧滋滋。「佢哋的確俾咗好多歡樂我!有時見到我,都會????吓我、冧吓我,係好開心o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