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孩子作好開學準備
每個孩子的性格和特質也不同,有些活潑主動,有些慢熱內斂。照顧者只要多加關注,這些特質都不難發現。新學年已開始,各位爸媽有為孩子作好準備嗎?我所指的準備,不只是外在的書包、書簿、校服等等的外物,而是為孩子準備一顆讓他們能初次離開父母,嘗試獨自上學,暫離家長的內在心理準備。 大家都有為孩子準備嗎?
由課程發展會議編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建議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及設有幼兒班級的學校採用的《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2017)提及「自我與社會」(Self and Society ),是孩子的六個學習領域之一,學校可以提供真實和生活的情境,讓幼兒發展社交和團體活動能力。兒童能夠學習如何正確表達自我情感和需求,與他人和睦相處,尊重和關心他人。

在接觸不同的孩子中,我曾發現一些需要成年人特別關顧的小朋友,當中有一例子:小朋友A常常把自己與別人分隔,拒絕與他人相處,不願參與團體活動。 事例:在課堂的團體活動「講故事時段」,所有參與的小朋友都被邀請坐在墊子上聽故事。 小朋友A無視邀請,獨自站在遠離人群的地方。於音樂課時,老師邀請他在音樂活動環節時跟大家一起唱歌,他保持沉默並用力緊閉雙唇,獨自坐在音樂室的角落裏。在自由活動遊戲時間,一眾小朋友都興致勃勃的在活動範圍內隨意走動,興高采烈的為自己選尋喜愛的玩具,紛紛在不同的活動角落玩耍。小朋友A看着其他小朋友都在玩,他獨自站在教室中央,沒有參與任何遊戲或活動。老師鼓勵他加入,並給他帶了一輛玩具車。他拒絕了,把老師推開,讓自己呆呆的站在牆邊。茶點時候,老師讓小朋友A坐在椅子上,給每個小朋友分發食物,他保持沉默,沒有接過也沒有吃掉他的食物。老師鼓勵他嘗試拿起食物吃,他沒有回應亦拒絕嘗試。
說到這,或許有些人會認為,孩子初入學有這樣的反應是正常不過的事。但從長遠來看,這樣可能會影響孩子融入社群並影響他的學習。如果爸爸媽媽可於入學前先為孩子作好一點心理準備,這會是最好不過,亦有助於孩子更快適應校園生活的事。
至於有甚麼方法可為孩子作準備,就讓我於接下來的時間,陸續為大家介紹一下吧!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