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機
「不好意思,那四件托運行李沒有隨機抵達北京,將安排在廿四小時內送到目的地。請問終點是?」「北韓。」思達答。
那次行程複雜,先到首都機場再轉到北韓邊境城市丹東,再乘過境火車到小鎮,然後坐四個多小時車往災區。雖然寄艙遺失風險高,但因做醫療項目要攜帶藥物、針筒、注射劑、剪刀等,只好托運去。
經過一輪周旋,嘉寶為那四件「被迷途」的行李爭取到乘搭緊接的航班。而排在我們身後的兩名後補乘客見我們狼狽的情形,竟想利誘我們放棄機位,還自誇生意做得多成功,只因低調才坐民航機云云。
在等待行李的兩小時,我們走到附近的連鎖店購買「補給」日用品。原來在非常時刻心中在意的「個人配備」也只是牙刷、牙膏、肥皂、T-shirt兩件、褲和毛巾各一條和一支手電筒罷了。
回到機場時,行李雖已到達,但員工又聲稱來不及把行李挑出來轉機。嘉寶理論後獲准到停機坪找行李,而我跟思達拿着三個裝滿日用品的膠袋走到登機閘口等着。「應過不了安檢進不來了。」一直虎視眈眈我們機位的路人甲乙聽到廣播最後召集時冷笑道。
「找到了!等埋我!」只見嘉寶踢着三件行李,拿着一隻紅白藍膠袋走過來!機組人員見狀迎上去接過行李,再把我們三人及四件行李不顧一切地推進機艙。也是因為趕得上那航班,我們最終能為八百多個朝鮮農民家庭冬天前送上備災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