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老總手記 2019 年 08 月 27 日

關慧玲

《東周刊》社長兼總編輯。

楊永強推動跨代共融

久不見楊永強(下圖),依然官仔骨骨,比當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時更多了一份從容。現時他是中大公共衞生學院講座教授,在社區建構基層醫療平台(Primary Care)。
基層醫療這個名詞其實翻譯得不太準確,令人以為是提供給基層市民的醫療服務,其實係指當你有健康問題時,首先應該聯繫的醫生或護理人員接受最即時治療,而不是立即去醫院,「個個都去醫院,香港就是起再多也不夠。」
城市人慢性病或各種小毛病愈來愈多,公立醫院不勝負荷,做過衞福局局長的他自深明箇中利害。
面對人口老化,他最新的Project是推動跨代共融,借助地區年輕的力量,去照顧長者及病者。據政府統計數字,推算到二○六六年時,香港六十五歲的人口,將會佔全港人口的三成六,即每二點七個人之中,就有一個是六十五歲或以上。老齡化及患慢性病長者增加,加重醫療負擔及照顧者的壓力。

 

 

 


從前幾代同堂住在同一屋簷下,長幼能互相照顧。可是近代家庭多數只住一家幾口,長者多不同住,跨代關係較疏離,而國際研究顯示,孤獨的人健康風險是較高的,所以楊永強想在這方面做些事。
新搞作之一,是同三間社福機構合作推動兩代情。其中一項係兩代人一齊煮嘢食,之後填問卷講吓對方的印象。不過佢哋發現,近期反修例風暴亦令跨代對彼此印象都有強烈的變化,出現「廢老」、「廢青」等形容詞,適時加強溝通更加需要。
另一個就係透過生命回顧過程,讓家人和長輩互相訪問,回顧彼此的故事。負責計劃嘅中大醫學院黃麗儀教授話,從前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如今後生一輩多數從來無聽過家裡長輩的前半生,要傾起來也不容易,不過一旦話匣子打開,年輕一代對長者有更多認識及包容,也令長者能回顧自己的生命意義,促進家庭和諧。
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九月會搞國際研討會,由國際專家深入探討跨代共融問題,改善跨代之間的關係,於此社會嚴重撕裂之時,絕對有需要。
說回楊永強,七十有三的他神清氣爽,向他討教其養生之道,他笑說每日只食晚餐,一星期四日運動包括心肺鍜煉和肌肉鍜煉,保持做事的活力,就係咁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