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名度惹的禍
在首映後,老闆與我一起坐下來,語重心長地和我探討。
「他們都說,林作知名度是十足了,但是不知道他是不是拍戲的?」
「所以,你是時候把形象扭一扭,給人感覺你是一個artist,你是想拍戲的。」
「他們死都不肯用你,寧願用一個全新的人。」
老闆和我都同意的,是我的問題,是一個雞蛋與雞的問題。
沒有作品的我,沒有後台,甚至不多行內朋友、關係。經常出現在媒體報道,甚至討論區,但似乎討論的都是花邊新聞、爭議事件。
有上社交媒體的,能看到的,是林作經常發表偉論。討論可能多多,但怎麼感覺,這人都不像是在正經做事,好像玩世不恭,不知道找他來拍戲,靠不靠譜。
再加上此人身家豐厚,以前涉獵過的行業多多,好像很忙地做着很多事。他是想拍戲嗎?
這就是在未成名前,知名度惹的禍。就像哈利波特當年剛入霍格華茲魔法學校一樣。「料」有多少不知道,樣子甚至都不怎麼看過,反正就是知道他是誰。
我說過是雞蛋與雞的問題。到底是有作品,再成名,還是成名了,再有作品?還是成名,與作品,已經沒有太大關係?有了作品,就一定成名?成名了,就一定有作品找你?成名又有作品,是不是其實就可以好好發揮做自己了?
我是這麼看的:條條大路通羅馬。有野心的人,不能只乖乖地原地打轉,等機會。香港人善忘,何況香港電影之低迷,有時看到人跪地請求觀眾入場的那種卑微,實在讓人心痛。
我不感覺任何的氣憤。只要跟我合作過的演員、導演,其實都明白,我的專業、可靠性、能力都比他們想像中高得多。不客氣的說一句:「你他媽以為大律師很好考上嗎?牛津很容易考進去嗎?我做到目前的狀況,你又認為隨便一個牛津畢業大律師能夠做到嗎?」
但很多行內人就是這麼地排外、狹窄思想、保守。牛津畢業?學歷太高了,不可能演戲(直接把英國一半精英演員也拒絕掉)。家境好?那麼此人一定沒有經歷,沒有東西拿出來。新聞多多?那麼此人一定沒有實力,只懂得上新聞。然後,他們寧願用一個無名無姓的,看起來怪怪的人。
當有人質疑你的時候,如果你很生氣,那其實某程度代表你自己也有動搖。但如果對方質疑我是女人的時候,請問,我應該生氣嗎?完全不會。只會取笑這個人的無知。

現在的我,就像哈利波特當年剛入霍格華茲魔法學校一樣。「料」有多少不知道,樣子甚至都不怎麼看過,反正就是知道他是誰。這就是在未成名前,知名度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