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投資樂園 2019 年 06 月 28 日

林一鳴

本地資深股市及樓市投資者,重點研究波浪理論、財技和投資心理學等,擅長用故事形式比喻市況和分析經濟熱話。

為何香港生病了?

近日因逃犯條例而引發的情況,相信各位都會感到心痛,但若細心分析問題的根源,除了從政治的角度考慮外,香港還有更多深層次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我們熱愛的香港,生病了。

在三十年前我仍是年輕人的時候,我們對政府的認受性很高,為香港人的身份感到驕傲,就算跑到外國的地方,說一聲「I am from Hong Kong」的聲音總是響亮,雙眼也會發光;就算年少時普遍窮困,一兩百呎屋住六七個人,但生活卻是充滿希望,相信努力就有出頭天,肯捱肯做就會愈來愈好。

但今天的年輕人,討厭社會,惱怒建制,仇恨政府。

香港過去的優勢,來自中國大陸在文革前後的頹落,讓我們在時勢中變成英雄;但後來大陸崛起,香港反而變得迷失,好像生病一樣,到今天仍未見好轉。

回顧近年的歷史,我們在七八十年代最強的製造業,於九十年代逐漸被內地接收,物流中心及轉口貿易也漸被內地超前。董伯伯政府明白當中的危機,很努力找尋新方向,試過搞數碼港、中藥港、生物科技、產業升級等N個概念,可惜全部得個桔;反而內地在十多年前,看到製造業轉移至東南亞國家的危機,就承接了我們XX港的概念,連互聯網科技及BioTech都將香港拋離,而香港就繼續唔知做乜好。

中港矛盾另一個原因,是九七回歸後超過150萬內地居民移入,一大堆內地專才輸入計劃、畢業生留港就業計劃等,讓很多高薪職位被內地同胞佔據,本土青年感到被邊緣化,對社會灰心無望;香港政府沒有協助年輕人提供生存空間,幫他們在事業路上好走,更反其道而行,建議他們去大灣區。

當香港失去優勢後,就從資本主義變成「資產主義」,讓病情變得更加難堪。擁有資產的三分一人口,生活愈見優游Happy,而冇資產的三分之二就活在痛苦之下,收入愈來愈追不上,買樓愈來愈難。做生意賺到的錢,往往不及收租的業主,而對於有聰明腦袋、有學歷、肯上進的年輕人,也不及擁有資產等升值的懶人。

年輕人心中累積鬱悶,覺得社會忽視他們的努力,自己無論如何工作,人工升幅慢如烏龜,追不上資產升值的速度,政府又幫不到自己,覺得公義被破壞,並將不滿情緒變成仇恨。這是很難怪年輕人的,例如在我年輕的年代,剛大學畢業工資有一萬元,每年平均兩成升幅,十年後普遍有五六萬,而當時買太古城樓只需一百萬元;今天大學畢業也是一萬多,超過一半人做十年都只有兩三萬,但買太古城就要一千萬元。

香港優勢被內地取代、社會無法向上流、本地青年被邊緣化、置業無望等問題,讓年輕人覺得香港政府傾斜中國大陸,累積大量的怨氣;當事業目標變得遙遠無望,看不到如何得到合理生活,部分人就不再追求物質享受,開始對建制爭拗,將怨氣化為行動,看到政府跪低就會開心……而這些行為,都是因為香港生病了。

香港優勢被內地取代、社會無法向上流、置業無望等問題令年輕人覺得香港政府傾斜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