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跨國金融股比拼 渣打勝滙豐宏利
在本港上市的三大國際金融股滙豐控股(005)、渣打(2888)及宏利(945),最近先後公布○八年業績,不謀而合地大規模集資,究竟哪一家國際金融巨企最值得吸納?從股價表現已可以找到答案。
滙豐和宏利自公布業績後,股價一路下滑,截至上周五為止,分別下跌了百分之兩成四及五成,但上周二公布業績的渣打,股價卻連升三日,累積升幅達百分之兩成。專家建議,投資者可由公司前景、財政以及管理質素來分析三大金融股,當中渣打秤贏滙豐和宏利,當屬首選。
1 鬥盈利前景
滙豐業務重心集中歐美;宏利業務重點亦放在歐美先進國家,由於海嘯第二波已擴散至歐洲,東歐各國正面對信貸評級下降的壓力,如果歐洲再出事,對滙豐及宏利勢將十分不利。
聚焦新興市場 渣打避過海嘯
渣打集團發展策略集中在亞洲、中東及非洲地區,近幾年尤其注重各地區的平均發展,由於金融海嘯的震央在歐美,亞洲經濟基調較好,因為亞洲區人均儲蓄率也較高,相對亞洲區金融市場的風險就小得多,而渣打集團資產分布,七成六在亞太區,歐美地區只有兩成一,故投資渣打的風險相對投資滙豐和宏利而言最小。
2 鬥財政實力
海嘯餘波未了,全球金融股急謀加強財力自保,渣打、宏利及滙豐先後推出不同的集資方案,最矚目首推上周滙豐公布的供股計劃,集資金額高達一千三百八十億元,可以說今次滙豐集資規模,差不多等於要吞一家渣打銀行來「補身」。
最近大摩發表報告,認為宏利持續受基金減值困擾,約兩成六的盈利來自股市有密切相關的產品,股市每平均下跌一成,將令宏利資本比率下跌兩成,若全球股市持續下滑,宏利前景勢難樂觀。
相比之下,渣打集團供股集資約二百一十一億元規模較細,相當於市值的一成四,但其一級資本充足比率,卻由百分之八點八提升至百分之十點一,論資本充足水平,比滙豐更勝一籌,最重要是渣打甚少沾手毒資產,不明朗因素較少,因此這三家公司論財政穩健程度亦以渣打居首。
3 鬥管理質素
滙豐管理層質素向來備受市場稱讚,不過,近期滙豐管理層表現就令人大失所望,今次滙豐業績大幅倒退,事前未見滙豐發出盈利警告,備受市場非議。
宏利管理層與滙豐一樣,面對急需集資補充資本的壓力,不足三個月,先後兩次發優先股集資一百七十億元,但集資要進行兩次,反映宏利最初集資計劃籌集資本不足。
相對渣打管理層早着先機,在去年十一月率先推出供股計劃,當時市場對供股反應正面,接納供股比率達九成七,當供股消息公布後股價不跌反升,而上周渣打公布的業績,更難得逆市下保持增長,純利三百七十四點四億元,增加一成七,業績遠勝市場預期。
從○二年至今,渣打盈利上升了三倍,平均每年增長率約兩成,用○八年的股東回報率比較,宏利不足百分之一點九,滙豐只有百分之四點七,而渣打仍保持百分之十五點二,可見三家國際金融股中,論管理質素渣打依然領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