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斷腸崖
「先生,你在賣甚麼?」我看年約四十多歲的檔主整齊斯文,根本不像小販。
災後二十多個月,我們到汶川做重建評估。汽車駛到山上,俯瞰已被封鎖的北川地區,途經的人都會停下來,到崖邊一塊無名石碑哀悼地震死難者。附近的小販們都很積極兜售,只有其中這位檔主默默地站在一旁,我好奇地走近看。
「不過是一些基本的遊客物品。」他禮貌地答。攤檔放着一部不斷重播着佛經的收音機,隔壁有個自住的小帳篷,而售賣的就只有數瓶水、香燭和一些地震照片。相比隔鄰的攤位,他的檔過於原始和簡單。收音機旁放了一張家庭照,胖胖的小兒子笑容燦爛。他平靜地說:「我家本在崖下的北川,地震那天,我早上出差。妻子、歲半的兒子和母親就埋在倒塌的房屋下,人或遺體還沒找到 。」空中盤旋着數十隻烏鴉,煙雨濛瀧,倍覺蒼涼。
「所以,你打算一直留在這裏?」當護士的寶儀不禁激動地問。
他苦笑答:「找不到他們,又不能證明死了。每次想到他們可能仍在瓦礫下而沒有被好好安葬,心總是放不下,已不止一次在黑夜偷偷的爬進禁區內嘗試找他們的遺體。我不能離開這裏。我是當工程師的,隨時可以回城市找工作。」
剛結婚的寶儀嘗試極速擦去淚水說:「老師,我突然很掛念家中的老公。」
我們替他買了香燭後,走到石碑前向北川鞠躬。大家流着淚,都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