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匈牙利教法 無伴奏學音樂
現今很多家長會安排幼兒從小學唱歌或樂器,當中要跟從導師的一套教學方法看樂譜學習,但成效或許並不理想。有中心以匈牙利的音樂教育家高大宜的教育理念作基礎,先訓練幼兒的耳朵聆聽才學習讀樂譜;重點是以無伴奏清唱來掌握節拍和音準,加上配合身體動作,了解作曲人背後的意思,培養音樂感和節奏感,為將來學習樂器打好基礎。

導師出動不同公仔,與幼兒一起清唱和玩騎馬仔。
內化音樂能力
成立三年的Rainbow Tree Children Education舉辦的First Steps in Music課程,適合嬰兒至六歲幼兒參加,並以年齡分班上堂。這個唱歌班有別於坊間教幼兒跟音樂唱歌,課程建基於匈牙利的音樂教育家高大宜的教育理念,配合幼兒發展作設計,透過無伴奏清唱和身體動作來掌握音準和拍子節奏,以及表達作曲家的意念,為將來學習其他樂器或唱歌打好基礎。
有研究顯示,幼兒在沒有背景音樂或樂器的情況下歌唱,有助提高學習效能,所以於課堂上導師都是無伴奏清唱。該音樂課程的總監Ms.Noel解釋,幼兒唱出一個音的過程是要先透過聽覺,再經由大腦運作,繼而控制口部肌肉唱出來。其實音樂是聽覺藝術,所以我們着重先訓練幼兒的耳朵去聆聽音樂,有助內化音樂後,才進行讀譜訓練,而不是一開始便教幼兒用眼睛去看樂譜。加上,導師會引導幼兒進行身體動作,讓他們明白作曲家的創作意念。
這課程以十二堂為一個階段,當中精選適合幼兒音域發展,以及旋律優美的多首美國傳統的童謠,例如:〈Echo Song〉及〈My aunt come back〉等來上堂,每首童謠會重複學習三至四次,在首三堂先讓幼兒聆聽導師或父母唱歌,第四堂開始便讓他們自己唱歌,循序漸進地進行。此外,每堂都會讓他們跟着拍子或節奏做出不同身體動作。在清唱的過程中,導師亦會利用不同道具、公仔及繪本等,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增加幼兒的學習興趣。

家長和導師輪流做出抱着一個大圓球的動作,七情上面,投入氣氛中。

導師在課堂上會採用多本繪本,以不同聲調講故事,豐富幼兒的學習和興趣。 (課程查詢: 6893 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