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是天涯淪落人
正是做過天涯淪落人,感受至深,才可把電影《淪落人》,拍得悲天憫人,寫實情真,更打動影帝黃秋生,不收分文,傾力上陣,為電影加分。

32歲的導演陳小娟出身蟻民,自幼父母離婚,跟媽媽相依相親。誰知五歲時遇上命途的灰暗,媽媽在尖沙咀的廁所被困,頸部意外被門撞親,從此要坐輪椅度餘生。她當場目睹不幸,怎不嚇到暈?
媽媽癱瘓了身體機能,再不能把錢搵,家境從此變得貧困。二手衫靠人送贈,常到垃圾站拾荒打滾,見舊沙發依然坐得人,便會抬回家當牀瞓,縫隙間有時會找到十蚊八蚊,就跟玩伴平分,買條雪條已是一天的歡欣。
綜援生活不一定失魂,小娟業精於勤,生性發憤,會考4A4B叻過人,又是高考2A3B的高材生,心想將來或可以做醫生,以報答母親。
成長於公屋總未脫貧,到大學畢業依然不夠錢傍身,月底常要退回八達通按金,至少周轉多番五十蚊。
大學畢業後她不求安穩,給自己gap year見識人生,去過北海道耕田餵蚊,試過在火車站瞓,也曾踏足西藏感悟立命安身。放眼看世界浩瀚煙雲,不禁問,渺小的人,應該怎過此生?
後來媽媽病逝變成芳魂,小娟抹去傷感,重新振奮,彷彿看到指向夢想的路燈,電影夢漸行漸近。
拿起筆寫劇本作品,小娟毋忘念親恩。想當年同學仔到她家玩耍打躉,見到坐輪椅的母親,不會覺得她低人一等,更讚她是大美人。就是這種視覺平等,當大家都是一樣的平凡人,令小娟難忍能忍,人生路上笑面迎人,一直能抬起頭做人,不卑不恨。
還記得當年怎樣推着母親的輪椅前行,母親怎樣用便溺器如廁排糞,都是一幕幕刻骨的餘溫,小娟把媽媽的往事前塵,化成創作靈感,寫成《淪落人》,難怪拍得如此細膩動人。
睿智慧根,看透浮生,當成為天涯淪落人,毋忘初心,努力每秒每分,不信命運,為此生爭取100分。一行行足印淚痕,成就自己也暖了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