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命百二歲
以前,「長命百歲」,是非常大吉大利的祝壽語,現在呢,九十幾歲無病無痛的大有人在,但周身病痛無依無靠的亦為數不少,「長命百歲」似咒語多些,長命百二歲嘛,我相信不會有太多人希望。
近期收看新一輯的《長命百二歲》電視節目,再次令我思考香港的老人問題。
香港的安老服務,正如方東昇話齋,「世界上最大的空間就係進步空間」,我們已努力經營,但礙於資源、先天條件,還不能與歐美國家看齊。
那晚看關於荷蘭的一輯,人家有專給老人家收看的老人電視台,而認識和協助認知障礙症病患更是國策,的確做得不錯;瑞士的那輯,七十多歲的老人家還在打網球,就算入了老人院,都還有老人奧運會,不讓老友記停下來退化。
我們香港呢,當然,很多安老療養院都做得不錯,但欠缺人手和資源去優化及完善,亦有很多是未能做到的。例如瑞士在二○一二年推出的「時間銀行」,我就覺得應該盡快研究。
所謂的「時間銀行」,是申請者將照顧老人家的時數存入銀行,等將來有需要時,便可以提取時數換取他人的照顧服務,而這個計劃,主要針對身壯力健的退休人士,透過城市本身的人力資源,去解決人口老化造成的看護人手短缺問題,從而發展成一個互利互惠的機制。
香港現時也有團體推行「積福計劃」,健康的長者透過做義工,儲時間積分換取物品,計劃的概念與時間銀行相似,分別只是前者有即時回報,早前這個計劃好像已發展到蓋印仔儲時間。
我很欣賞這個計劃,因為這應該是最低成本、最有效解決看護短缺的方法,問題是政府能否牽頭去推動這件事,當然,最終這件美事能否成功,還得看香港人的善心和無私大愛。
試想,當大家做甚麼也急功近利的時候,誰又願意先「蝕底」付出呢?身為香港善團的一員,我希望自己能有份推動這件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