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療前的治療
部分癌症患者接受手術或放射治療等根治性治療前,醫生會建議先進行「術前輔助治療」。術前輔助治療大多是化療和標靶治療,目的是讓患者在手術或放療前將腫瘤及其影響範圍縮小,令手術和放療效果更好。由於創傷性得以減低,病人可更快復原,減少功能缺失。喉癌患者如直接透過手術切走聲帶,會造成很大的功能缺失,但通過化療和放療去殺死癌細胞的話,便可免卻手術而失去聲帶。乳腺癌患者和膀胱癌患者透過術前輔助治療縮小腫瘤,也分別有望保留乳房和毋需切除整個膀胱,減少創傷性。
一些原先不適合接受手術的癌症病人,完成術前輔助治療後,可重拾手術這根治性治療選項。也有癌症患者接受術前輔助治療,藉以殺死走散的癌細胞,減低腫瘤遠轉移復發的機會,有助提升根治性手術的治癒率。例如影響範圍較大的直腸癌患者,利用術前輔助化療縮小腫瘤後,便可接受手術,保留肛門功能;另有腸胃道肌質瘤患者,原本無法以手術切除腫瘤,但接受標靶藥物這輔助治療以縮小腫瘤後,便可接受手術。至於前列腺癌及鼻咽癌患者,在根治性的放療前後分別接受荷爾蒙治療及化療的話,有助縮小腫瘤,從而減少放療的副作用,還減低遠轉移的風險,增加治癒機會。

方太在確診患上乳癌前四個月,已自行摸到右邊乳房有腫塊,卻不予理會,直到醫生發現右邊乳腺起碼有兩個腫塊,便安排她接受乳房造影及組織化驗,最後證實是乳腺癌。正電子掃描發現她的乳腺多處地方有腫瘤,而腋下淋巴及鎖骨上窩同受影響,幸好方太的腫瘤屬三陽性乳癌,還有不少有效治療方案可選。
乳腺外科醫生利用檢驗確定方太的腫瘤範圍後,便建議她先接受化療及標靶治療,以縮小腫瘤和對付潛在的轉移癌細胞,完成後再進行手術,便可保留乳房。方太一聽,感到疑惑與憂心,何解並非一開始便進行手術呢?她尋求腫瘤科醫生意見,醫生便解釋,以她的情況,出現遠轉移的機會高,而不少國際性研究已證實,先用化療及標靶藥物治理可減有關風險,加上其腫瘤屬三陽性,這類腫瘤對化療加標靶藥物的反應特別好,尤其是近年有針對HER2的雙標靶治療來對付潛在擴散,完成術前輔助化療後,便可以手術割除腫瘤,讓乳房得以保留,而復原情況大多理想。
方太接受醫生意見,於是乳腺外科醫生於術前為方太在腫瘤旁邊植入金屬指標,以便日後手術時識別腫瘤位置,而每隔兩個輔助化療和雙標靶治療療程亦會進行一次超聲波檢測,以密切留意腫瘤的縮小情況。當方太完成六次術前輔助治療後,便進行了乳房保留手術和腋下淋巴清除術。
病理報告發現,方太的乳腺原發腫瘤位置已無癌細胞,但腋下淋巴仍有些微殘餘癌細胞,腫瘤科醫生說,由於方太只接受了乳房局部切除手術,所以術後右邊乳房及鎖骨上窩也要接受放療;另外,最近研究顯示,接受術前雙標靶和輔助化療後,患者一旦還有殘餘癌細胞,使用標靶治療加化療的合併藥物TDM-1可提升療效,所以方太完成放療後,或可考慮使用TDM-1,希望增加治癒率。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