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書寫人生 2019 年 01 月 18 日

蔡子強

時事評論員。寫了半生政治評論,自從某一個晚上開始,忽然領悟到人生應該還有一片更大的天空。

關林、關陵,關羽墓,關公究竟葬在哪?

洛陽除了龍門石窟和白馬寺之外,歷史景點還有關林,那是埋葬三國時代名將關羽首級的地方。有讀者可能會問,關羽不是當年失守荊州敗走麥城(位於今湖北省)被殺的嗎﹖為何會葬於老遠的洛陽(位於今河南省)呢﹖

再者,除了洛陽「關林」之外,在當陽還有「關陵」,在成都有「關羽墓」,究竟關羽是葬於何處呢?

要答這些問題,就要說說歷史。話說,孫權殺了關羽後,怕劉備為這位義弟興兵報仇,於是把首級放入一匣內獻給曹操,但卻被曹識破此乃離間之舉,且亦出於敬重關的為人,於是命人以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於洛陽城南,並親率百官前往拜祭。於是關羽首級就葬於曹操晚年所居之處洛陽。

但除了曹操在洛陽「關林」葬下關羽首級之外;孫權也將關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位於今湖北省),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塚」,所以民間有云: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至於蜀漢,又在成都為關建衣冠塚,即是成都「關羽墓」,以作招魂祭祀。

那麼,這些葬地有時稱「林」;有時稱「陵」;有時又稱「墓」,究竟又有何分別呢?

根據古時禮制,帝王墓稱為「陵」;王侯將相墓稱為「塚」;普通百姓墓則稱為「墳」。

洛陽這處葬下關羽首級之地,如何稱謂,也因應歷代皇帝對關羽有不同加封,而有所轉變。明代以前,關羽仍僅被視為一代名將,於是葬地也只稱為「漢壽亭侯塚」、「關王大塚」等;到了明代萬曆年間,關被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既已封帝,葬地便改稱「關帝陵」;到了清康熙,葬地再加封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林」,從此簡稱為「關林」。

為何叫「林」呢?原來根據古代禮制,只有埋葬聖人的地方才能稱作「林」,因此山東曲阜埋葬「文聖」孔子的地方稱為「孔林」,後來洛陽這處葬「武聖」之地亦稱為「關林」,一文一武,成了中原大地上唯二被稱為「林」之神聖葬地,關羽亦與孔子相並論。

其實,史上先後有十六位皇帝為關羽加封。那麼,為何關羽又會備受歷代皇帝所青睞,不斷加封呢﹖原因當然是他一生講個「忠」字,這一美德被歷代封建王朝看中,要大加推崇,讓百姓效法為榜樣,忠君愛國,有利統治。

關林前建有關林廟,供百姓憑弔關羽。圖1就是關林廟的外貌。

由門口進入大殿,圖2便是要經過的石獅御道,很多信眾愛在石獅上掛上彩帶,祈願生意興隆、財源廣進。但我就嫌太過俗氣,有失莊嚴,中國人就是這樣,整天都想着發財。

關林廟內一共設有三殿,第一殿是「啟聖殿」,建於明代萬曆年間,位於整個廟的中心,是主體建築,圖3看到殿內供奉貼金的關羽像,關平、周倉、王甫、廖化四像侍立兩側。關平是其義子,周倉及廖化是其部將,王甫則是其參謀,如果當年關羽聽從這人意見,他就不至於丟失荊州,以至最後遇害。

第二殿是「財神殿」,也是建於明代萬曆年間,門上懸掛著「光昭日月」匾額,不要以為只區區一塊牌匾,其實這四個字乃清光緒帝所御題,一個武將竟可獲皇帝如斯器重,實屬罕見。圖4看到殿內的關羽像,兩旁,左像為副將周倉,右像為義子關平。

第三殿是「春秋殿」,建於清代嘉慶年間,圖5看到殿內的關羽夜讀《春秋》像,展現其儒將本色。這裡其實也有一個故事,話說當時關羽被迫降曹,途上投宿客棧時,曹操為了想讓關亂君臣之禮,安排關和劉備兩位夫人同住一房,但關羽讓兩位皇嫂在房內安頓後,自己卻走出門外點起蠟燭,拿出隨身的《春秋》認真讀起來,且通宵達旦,毫無倦色。

但也有人考究,說《春秋》下筆簡單,只記錄一件事,如「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於長勺」,沒有甚麼內容可看。反而據陳壽《三國志·關羽傳》記載:「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因此,關羽秉燭夜讀的,應是《左傳》而非《春秋》。

走過三殿之後,就是關羽首級埋葬之處,圖6見到石坊正額題上「漢壽亭侯墓」五字。

 

看着一抔黃土,想起「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那幾句,總讓人帶點感傷。

(洛陽西安古都行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