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時事  > 新聞專題 2019 年 01 月 20 日

碼頭謀發展 規模如10個太古城 九倉 長和世紀合作

上周二,長和(0001)及九倉(0004)旗下兩大碼頭公司和記港口及現代貨箱碼頭,聯同中遠海運(1199)宣布組成「香港海港聯盟」,共同營運葵青八個碼頭共廿三個泊位,藉此提升區內競爭力。

四十年前,長和創辦人李嘉誠跟已故船王包玉剛聯手,後者吞併了怡和的九倉,亦間接促成超人入主長和前身和黃。此後兩大家族競爭多於合作,和記港口及現代貨箱更是一直「爭崩頭」。然而隨着內地搶生意,葵青大量貨櫃業務逐漸流失至鄰近深圳港口。翻開兩間公司最新業績,香港港口處理的吞吐量都齊齊下跌。

市場一直有建議在葵青碼頭上蓋起樓,或搬遷碼頭釋放地皮增加住宅供應,規模料最少可媲美十個太古城。不過面積約三百七十九公頃的葵青碼頭,超過七成為私人土地,收回前必須與業權人達成共識。如今長和九倉聯手,除反映港口業務形勢嚴峻之外,估計志在增加發展葵青碼頭地皮的談判實力,因土地而一笑泯恩仇。

中遠海運上周二宣布,與兩大碼頭公司和記港口及現代貨箱碼頭組成「香港海港聯盟」,共同營運八個碼頭共廿三個泊位,藉此提升競爭力。

中遠海運上周二晚突然宣布,與長和及九倉旗下兩大碼頭公司和記港口及現代貨箱碼頭組成「香港海港聯盟」。

長和創辦人李嘉誠四十年前曾跟已故船王包玉剛聯手,後者最終吞併了怡和的九倉,亦間接促成超人入主長和前身和黃。此後兩大財團一直競爭,和記港口及現代貨箱更是由香港鬥到深圳,因此市場對雙方今次的「世紀合作」,都頗感驚訝。

兩大家族的「恩怨」,要追溯至七十年代。六十年代香港曾是航運王國,出過不少世界級船王。除包玉剛外,還有前特首董建華父親董浩雲、趙世曾父親趙從衍,以及中建企業許愛周等。

當中以包玉剛眼光最為精準。七十年代他已預見全球航運業勢將供過於求,毅然決定「棄舟登陸」,不惜以高價在市場大舉掃貨,從英資怡和手中爭奪九倉。八五年他再擊退星洲富商渣打(2888)前大股東邱德拔,向馬登家族收購另一間擁有連卡佛的英資洋行會德豐(0020),終搖身成為一代地產大亨,日後財富遠超其他船王。

其實包玉剛看中九倉前,李嘉誠已在市場密密吸納,後來超人決定玉成包氏入主。據當年有份參與談判的吳光正憶述,曾在紐約銀行任職的他向外父提供建議前,細閱了九倉七七年的年報,以及超人提供的一頁簡介。

○三年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港,參觀葵青貨櫃碼頭。當年仍是長和主席的李嘉誠沿途為他介紹。

 

聯手奪九倉

第二日下午,包、李兩大商界高人展開世紀談判。李嘉誠開價每股四十元,包玉剛考慮片刻還價三十六元,超人即毫不猶豫答應,整個會談僅數分鐘。市傳包氏為答謝李嘉誠,承諾協助他從滙豐手上購入九千萬股和黃。而和黃最終亦落入超人手上,從此奠定兩大家族的鉅富地位。

六十年代的九倉,仍是本港港口霸主,擁有多個倉庫碼頭,包括尖沙咀海運大廈前身亦是貨倉碼頭。包玉剛意識到香港土地有限,七十年代尾入主九倉後開始強攻地產。翌年他更邀請李嘉誠的長實和「死對頭」怡和旗下置地合組地產公司,發展尖沙咀新港中心物業,一度成為商界一時佳話。

及至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貨櫃業開始發展,李嘉誠看好前景,大舉投資香港貨櫃碼頭,揭開和記港口與九倉現代貨箱長期「打仗」的序幕。九十年代初是葵青碼頭最興旺的時期,每年吞吐量都以雙位數字增長,香港有一段很長時間是世界第一貨櫃港。

然而踏入千禧年後,葵青碼頭增速開始放緩。反觀一河之隔的深圳卻勢如破竹,尤其是位於東岸的鹽田港。商業觸覺極為敏銳的李嘉誠,九三年已經進軍內地,與鹽田港合作發展,跟西岸招商局(0144)的蛇口港對峙爭雄。

而包玉剛女婿吳光正九十年代正式接班後,九倉至○五年才大舉涉足內地港口,投資一百五十億人民幣與深圳市政府合作,發展位於深圳最西面的大鏟灣港,與鹽田和蛇口港鼎足而立。

現為九倉首席顧問的吳光正九十年代接班後,九倉○五年才大舉進軍內地港口,投資一百五十億人民幣與深圳市政府合作發展大鏟灣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