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個忍口的媽媽
我有一位認識了數年的媽媽朋友,她的孩子與我囡囡年紀相若,閒時我們也會相約見面,讓孩子們作伴一同玩玩。在這幾年的聚會當中,總聽到友人問道,為何她的孩子總不愛說話,不喜歡表達,她媽媽就在眾人前形容孩子一句: 「她就是十問九唔認,唔講嘢唔答人!」 每當遇到這情況時,作為朋友的我,有時也覺得不好意思,只好一邊開解朋友時,一邊又嘗試了解及鼓勵一下小孩,又或轉個話題緩和一下氣氛。
不過,當父母的我們有否留意察覺到,其實我們在不知不覺間,總喜歡對着孩子自問自答,我們看似在問,其實已為孩子發聲代答。有時就如我們想簡單的問孩子一句:
「聽日放假想去邊到玩呀?不如我哋去行街啦!」
「兩件衫你鍾意邊件多啲呀?不如深色啦,冇咁易污糟!」
「要唔要喺屋企去咗洗手間先出門?都係去咗先啦,一陣揾廁所好麻煩!」
這些情況似曾相識嗎?未知大家有否發現,我們很多時看似在問,看似讓孩子選擇,但我們往往不到一秒就將自己內裏的固有想法緊接說出,孩子根本就沒有時間或空間回應,遇着權威型的家長時,孩子就更不敢發聲表達。
我這位朋友的情況,其實很相似。我在這幾年的觀察中,她的孩子不是十問九唔應,而是孩子根本沒有機會,甚至不敢說出內心感受,又怕說出不是媽媽的意思而捱罵,故不敢表達回答媽媽。
所以,如果我們真心想讓孩子多表達心意的話,就先要控制自己,試試先當一個能忍口的媽媽,讓孩子能放心放膽去表達,就算孩子所表達的不合你心意,也不要立即拒絕責罵,應趁機會好好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從而與孩子多點溝通,更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因為緊張孩子,父母很多時會擅自為他們作出一些以為對他們好的決定,忽視了孩子們自己的真正意願和選擇。能夠忍口少為孩子作決定,多聽他們的心聲,都是父母需要學習的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