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親子天地  > 中西匯醫 2019 年 01 月 19 日

郭志華

中醫師,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院,及生物醫學(榮譽)理學士和修畢碩士(針灸)課程,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婦科學專業博士。

產後發高熱

產後發熱是指在產褥期內出現發熱持續不退,或突然寒戰高熱,並伴有其他症狀的疾病。此症多出現在產後二十四小時至十天內,可伴隨小腹疼痛、惡露異常和全身症狀;這是由於產後多虛多瘀、血室正開、陰血驟虛、陽氣外浮。

若只是低熱,無其他症狀,這是正常生理現象,營衛短暫性不和,一般可自行消退。若是由於感染邪毒引起,病情最急重,亦可導致盆腔炎、腹膜炎、盆腔血栓性靜脈炎等,因此應及早治療。

 

四類證型

1. 感染邪毒

病徵:產後發熱惡寒,或高熱寒戰,小腹疼痛拒按;惡露初時量多,繼而量少,色紫黯,質如敗醬,氣味臭濁;心煩不寧,口渴喜飲,小便短赤,大便燥結。

治療:以清熱解毒,涼血化瘀為主。

方藥:連翹、葛根、柴胡、當歸、生地黃、赤芍、桃仁、紅花、金銀花、敗醬草、魚腥草。

 

2. 風寒證

病徵:產後發熱惡寒,頭痛物疼,鼻塞流涕,咳嗽。

治療:以養血袪風,散寒解表為主。

方藥:荊芥、防風、川芎、當歸、白芍、地黃、紫蘇葉。

 

3. 血虛證

病徵:產後發熱惡寒,頭痛物疼,鼻塞流涕,咳嗽。

治療:以養血袪風,散寒解表為主。

方藥:荊芥、防風、川芎、當歸、白芍、地黃、紫蘇葉。

 

4. 瘀血內停

病徵:產後乍寒乍熱;惡露不下,或下但色紫黯有血塊;小腹疼痛拒按。病徵:產後乍寒乍熱;惡露不下,或下但色紫黯有血塊;小腹疼痛拒按。

治療:以活血化瘀,和營除熱為主。

方藥:當歸、川芎、桃仁、炮薑、牡丹皮、益母草、白薇。

 

 

九大注意

1)注意保暖,不要着涼。

2)卧牀休息,惡露未盡時應取半卧位,有利瘀濁排出。

3)加強口腔和皮膚護理,保持口腔清潔。

4)產後出汗較多的婦女,應頻頻擦乾汗液,更換衣服,避免汗出當風。

5)飲食應易消化而富有營養,避免辛辣油膩的食物。

6)保持生活規律、睡眠充足、安靜環境。

7)保持心情平靜,避免憤怒憂鬱。

8)避免產前和產褥期內有性生活。

9)保持外陰清潔,及時排尿。

 

粉葛淮山杞子湯

現為大家介紹這款粉葛淮山杞子湯,適合以上四類證型的孕婦:

材料:粉葛100g、陳皮6g、淮山30g、枸杞子15g、銀耳6g、黑棗6粒、生薑3片、瘦肉200g。

做法:先將所有材料洗淨,加水武火煲20分鐘後,再以文火煲1小時,加入鹽調味即可。

功效:粉葛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的作用;陳皮有行氣健脾,調中開胃的作用;淮山有健脾,補肺益腎的作用;枸杞子有補腎養血,健脾利濕的作用;銀耳有補陰生津,潤肺養胃的作用;黑棗有補血養心,補益脾胃的作用;生薑有發汗解表,止嘔解毒的作用。

總結:這款湯水具有解表止汗、清熱、健脾補氣的功效。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