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悼許曉暉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前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12月16日追思會,雖然事出突然,家人悲痛之餘匆匆準備,800餘生前親人、朋友前來致哀,曉暉一生結下的善緣,可見一斑。
曉暉與我同樣祖籍福建,她2歲來港,我7歲。25年前,我們相識於香港中文大學,同樣修讀工商管理,她是逸夫書院,我是聯合。我年紀稍長,愧為師兄,記得她3年級我4年級的時候,我們修讀市場學的一個課程,和另外兩位同學一起做團隊功課。
曉暉為人謙讓,討論時總先讓其他同學發表意見,記得她思路清晰,善於發問,往往大家回答好她的問題,發現已經不知不覺把解決問題的重點列出,討論變得主次分明。分配工作,或者在課堂中做最後報告時,曉暉也是從來不爭,大家卻不約而同把最重要的環節交予她,對她有信心。團隊遇到困難時,同學們都選擇找一個容易的方法過關,節省時間,曉暉卻耐心說服我們用最好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她的沉靜內斂,她的堅韌不屈是團隊的磐石。
我自己4年大學大部分時間學業含含糊糊,因為曉暉,我這科的團隊功課拿到很高的分數,雖然最後和曉暉的一級榮譽差很遠,我自己卻學到人生重要一課:沉靜內斂、堅韌不屈。
2000年在互聯網創業時,一位清華畢業有着劍橋博士學歷的同事介紹說自己是曉暉的男朋友,他們在劍橋墮入愛河,最後共結連理,育有兩個女兒。來自新疆的翟普銳於思、敏於行,加上相識交遊滿天下,成為財經界的重要人物,和曉暉正是一對。
追思會上看見不少在社會企業圈子裏的朋友,大家都感慨近年社企發展蓬勃,政府支持甚力,當中有很多曉暉的身影、助力,她不一定大聲疾呼,但在背後默默耕耘,涓滴之力慢慢感動一個又一個生命,成為滔滔主流。追思會後碰見宗教界、體育界的朋友,也同樣感恩曉暉多年的努力。一個人在短暫的生命裏留下了美麗的家庭、動人的故事、感恩的友誼、無盡的善緣,希望曉暉無憾,家人節哀。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最後借韓愈祭柳宗元文,懷念我的朋友許曉暉:「嗟嗟子厚,而至然耶!自古莫不然,我又何嗟?人之生世,如夢一覺;其間利害,竟亦何校?當其夢時,有樂有悲;及其既覺,豈足追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