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悲
《歡樂滿東華二○一八》圓滿結束,今年籌得的善款為一億二千一百八十八萬八千八百八十八元,當然要多謝廣大的善長仁翁,還有出心出力的東華上下!
都說為善最樂福有攸歸,人能做到樂善好施已經好好,若然具有慈悲心腸就更好。
佛家有個說法,慈悲心,是一切修行的起點,如果你還未擁有恆久、眾生一體的慈悲心,即是說,你的平等心未夠,而平等心就是慈悲心的基礎。
一個人內心能夠有眾生平等的正念,便會懂得考慮別人的處境、別人的感受,甚至會明白自己智慧不夠,無法體會別人的困難,從而學習變得更寬容和忍耐。
網上流傳着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男人帶着三個年幼子女去搭公車,三個小孩沒有一刻安靜過,周圍的人開始忍受不了,一個女人開腔指責該男人:「先生,你識唔識教仔?你管吓佢哋啦……」
這個時候,男人抬起了頭,雙眼佈滿血絲的他向女人道歉:「佢哋嘅媽媽剛剛過身,我哋剛剛離開醫院……對唔住,我無注意到佢幾個咁嘈……」
女人與整個車廂的人聽罷全部靜下來,大家的樣子變得錯愕,亦感到慚愧,有人開始逗幾個小朋友玩,有人從袋裏拿出糖果和餅乾請他們吃,一下子,整個車廂的怒氣消失了。
這個故事我反覆看了多遍,凡事,應該學習由諒解的角度出發,先了解別人的難處和處境,再忍下即將要爆發的憤怒,於是,很多事情其實會有轉機,亦避開了不必要的爭執。
簡單來說,要常常代入對方的角色,設身處地用同理心去想想。舉個例,前面的車駛得好慢,以前我會駡阻住,但現在我會擔心那個司機是否不舒服、是否有甚麼不妥,又或可能車上有老有嫩所以要慢駛。
其實,每一日、任何地方,都是給我們修練慈悲心的道場,如果你覺得是樣樣都看不順眼、很容易就開口駡人的話,趕快試試改變,讓社會變得更祥和,讓自己的餘生過得更開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