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樂創辦人打逆境波的智慧
早前大家樂五十周年慶典上聽主席羅開光一段話,提及佢爸爸羅騰祥(下圖)創辦大家樂時,已經五十三歲,臨老才來搞新意思。近日翻閱佢哋炮製嘅《香港人大食堂》一書,原來羅騰祥在知天命之年創業,一路走來全憑一個大膽聯想。
據羅騰祥自己說,維他奶員工係五十五歲退休的,佢手上有點積蓄,餘下人生生活不愁,可是如此這般了了,他不願意,想獲得一點成就感。他突然想起年輕時一個經歷;在美國受訓時,他跟一個美國小兵做朋友,羅騰祥跟他去吃地道美食,原來就是Hambuger,在路邊的一架手推車,用明火煎牛肉餅,再夾麵包連芥末醬和青瓜來吃。
好香啊,羅騰祥到老都記得那種滋味。被香味吸引會食指大動,應該不分種族吧?於是他在糖街店舖前面擺一個煎牛扒的鑊,加洋蔥一起煎牛肉餅夾麵包,牛肉香氣透過抽氣扇吹散到街外,大量路人被吸引過來幫襯。他成功了。
羅家以家族小生意起家,逐漸由賣中式粉麵、漢堡包到連鎖式快餐店,持續發展過程中,幾個創辦人亦發生了變化,有人當上主政,有人做後盾出謀獻策,亦有人另起爐灶,羅騰祥話「當然有不高興的」,不過如果要繼續擴展,統一行政管理是必須的一步,不得不走。
羅騰祥喜歡鑽研菜式,例如牛肉加蒜蓉炸成肉丸,卻因又搓又炸工序煩複,一天只夠一間店的份量,他於是設計一個模,把牛肉往模上一抹,就有十個牛肉丸,可是肉丸總黏着鐵模呀,他又塗油又試過用透明膠紙;總之一個難題走出來,他有本事想出十個解決方法。
那年代的人,總是在困境中走過一個又一個挑戰,練成金剛不壞身。羅騰祥的創業故事放到今天來看,就是擅打逆境波的人,才能笑到最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