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撤關稅區影響非兒戲 政客要顧全大局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上周發表二○一八年度報告,列舉香港特區政府在過去一年先後取締主張港獨的「民族黨」、拒絕FCC副主席馬凱工作簽證並禁止其入境、又拒絕移交逃犯予美方和拒絕美艦訪港等事件,批評北京持續侵蝕香港的自治和言論自由,要求美國政府重新審視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
中美貿易戰近日雖有緩和迹象,但美國國內反華派打「香港牌」以遏制中國科技升級轉型的可能性不容忽視;本港部分反對派議員如獲至寶般高呼叫好,更提供彈藥「為美軍引路」,是不顧大體、罔顧全社會利益的行為。大國博弈,兵凶勢危,香港若被盯上變成制華棋子,情況令人憂慮,反對派盲目挾洋的做法損人損己,非常不智。
美方報告書一出,即時引起香港政壇及社會極大迴響。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批評報告指控失實,持雙重標準,甚至是戴了「有色眼鏡」去看待香港與中央的關係。而獲外國勢力背書的反對派當然不放過大好機會,乘機批評中央破壞一國兩制,要求港府公開作出保證等。面對嚴峻局面,反對派仍幸災樂禍,反映出他們對於真實情況並不了解,缺乏大局意識。
反觀政府與建制派在事件上顯得投鼠忌器,一方面既批評報告書失實偏頗,另一方面又苦口婆心地希望美國三思而後行,不要做傷害香港的事。反映問題並非如反對派所想的輕鬆,因為撤銷獨立關稅區地位,對本港經濟以至剛起步的創科產業的影響不容忽視。
自九二年美國制訂《美國-香港政策法》,把香港與中國大陸視為兩個不同的關稅區域。正因為有這個藩籬,令美國近期對華展開貿易戰大增關稅的措施並不適用於香港,而美國限制內地採購軍民兩用高科技產品的措施也不涵蓋本港。倘若香港喪失有關地位,美國的高科技產品及「關鍵技術」將禁止輸港,當中包括通訊系統、AI技術、機械人技術、超級電腦、高階晶片等,甚至涵蓋醫療、航空、汽車和電訊等民用設備。有關禁售勢必打擊香港日後的科研發展,更可能影響到金融、醫療、學術研究和經濟範疇,可謂茲事體大。
雖然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的建議最終會否被採納為政策,仍有一段程序要走。但觀乎美國政府針對中國的戰略已經超出經貿逆差範疇,轉而遏制華的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轉型,極有可能為了全面封殺內地獲得最新科技,連香港這扇窗戶也強行關上。不過,現時香港手上擁有的最強「王牌」,是美國去年對港貿易順差多達三百四十五億美元,是美全球貿易順差最大的經濟體,加上美國在港公司多達一千三百五十一間,若取消香港的獨立關稅地位,美國自身亦同受害。因此,港府必須善用上述優勢,盡快派員前往美國商會或美國進行遊說,傳達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新聞及言論自由依舊不變的訊息,澄清亂港分子的謠言。
自佔中陰謀失敗以來,本港部分激進反華分子尋求依仗外國勢力,定期前往英美等國遊說,尋求外力支持制裁中國及批評特區政府。反對派不知輕重「玩火」,徒為外國反華勢力提供彈藥,卻隨時鑄成大錯。中美博弈當前,反對派必須反躬自省,顧全大局,撇除「挾洋自重」的心態,別再火上加油,令情況進一步變壞。

美方報告書一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即批評報告指控失實,是戴了「有色眼鏡」去看待香港與中央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