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只能回味 2018 年 11 月 25 日

梁家權

資深新聞工作者。飲食文化著作有《尋找失落的菠蘿油》、《沒有粉絲的碗仔翅》、《食蛋撻的路線圖》、《麥芽糖的黐纏往事》、《苦路救星陳皮梅》、《當油炸鬼變成老油條》、《天橋底的牛丸》。

大口醜樣 大地靚仔

自從早年赤柱大街公廁旁邊的大牌檔拆掉之後,入赤柱的意慾大減。然後美利樓搬到灘旁,加上赤柱廣場建成,變得相當熱鬧,但往日的味道已煙消雲散,幾年來只來過三次。

這天為浸會大學有機資源中心主辦有機食材烹飪比賽當評判,決賽假赤柱廣場進行,特意提早大半小時到來,看看赤柱變得怎樣,突然眼前一亮,幾個蜑家婆穿得花枝招展迎面走來,外國遊客爭相拍照。聽到旁邊有導遊向遊客介紹說是水上人,也許大家都不知道「蜑家婆」的譯名為何。

小時候住旺角,五分鐘腳程便是油麻地避風塘,當時山東街盡頭的旺角碼頭仍在,星期日父親總領一家大小從這裏坐油蔴地小輪往中環。當年小輪公司是用有草花頭的「蔴」字,直至一九八九年重組易名為香港小輪,新一代只知道沒有草花頭的油麻地。

因為旺角碼頭在油麻地避風塘內,情況跟現在的長洲碼頭差不多,渡輪駛出駛入,都經過一排排連橫船的艇戶,艇戶生活一目了然,蜑家人是乜模樣早存在記憶中,但即使大時大節,也不會穿圖案如此悅目的衣裳,現在這幾位蜑家婆為表演而穿得搶眼,無可厚非,雖然有點誇飾,但神髓仍在。

幾位蜑家婆捧着筲箕,筲箕上有兩種魚乾。一種是耳熟能詳的大地魚,另一種雖然已曬成魚乾,但張開大口,嘴利牙尖,十分兇惡(見圖)。惡形惡相,是有印象的,但偏偏記不起名字,有一位蜑家婆見我面露疑惑,如數家珍的解說,這種魚是河豚的近親。一言驚醒,記得了,惡魚是大口魚!還記得媽用來煲湯,記起煲湯,隱約想起那口湯頗甜。多骨的魚魚味鮮味俱佳,醜樣的魚特別鮮甜,似乎是無形的定律。

梁家權攝

搬離老家,加上母親年事高兼有眼疾,再沒喝過大口魚煲的湯了,奈何第二冊《沒有星星的美食》採訪行程已啟動,此文刊出之日已身在歐洲,煲湯要待十二月中了。

至於大地魚,要多得介紹雲吞麵多如繁星的文章大多都提及熬湯不能缺大地魚,也多得近年多人懂得用大地魚粉調味,大地魚之名不脛而走。雲吞麵檔炮製大地魚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夥計用火拑夾着大地魚在火上烤至焦燶,然後與蝦頭蝦殼用大鍋熬湯,這口湯那有不鮮之理。

曾經聽漁民說,出海打魚,航程中會將一些魚穫在船上曬,太陽和海風將魚或其他海產的水分蒸發吹走,尤其是太陽,它的熱力持續,去水後魚味更加濃縮。日本人奉為重要味源的鰹節,是鰹魚背脊的厚肉曬乾而成。魚乾要取其味而不是吃的,奇就奇在蜑家婆說煲湯後可以拆出一些肉吃,但究竟似不似食紙皮!

回港之後,可煲大口魚眉豆雞腳湯,如果加大地魚乾,味道會不會濃得化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