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中風 重拾聽力 黃金搶救72小時
如果有一天醒來發覺一隻耳朵聽不見聲音,或突然感到聽力大大下降,你會如何處理?立即求醫?還是以為精神差而矣,休息一會會好轉?
任職醫院物理治療師的Rainbow在確定聽力受損後,沒有猶豫,立即到醫院求醫,並快速接受治療,治療期間手機一直播着英文歌曲〈Rainbow Connection〉,希望聽力電波重新接通……

Rainbow去年突發性失聰,聽不到聲音令她十分擔心。
去年十月一日公眾假期,是任職醫院物理治療部高級物理治療師Rainbow永誌難忘的一天,因為當天她發現突然失聰。「當時正值國慶假期,我參加營地活動,晚膳時在飯堂環境很嘈吵,我感覺耳仔『溫溫聲』的聽不清楚。
當晚我離開營地後,立即到養和醫院二十四小時門診求診。門診醫生檢查後認為情況不簡單,立即寫轉介信見耳鼻喉科專科醫生。翌日我回到醫院復工,處理完第一位做物理治療的病人後,立即去見醫生。」 Rainbow說。
當天耳鼻喉科專科何頌偉醫生先安排她進行聽覺測試,最初以為兩隻耳都有問題,後來測試結果證實右耳嚴重失聰,幾乎全聾,左耳聽覺慶幸大致正常。
之後醫生為她進行各種檢查,包括磁力共振掃描,幸好沒有發現腫瘤。何醫生說這情況稱為突發性失聰或坊間稱之謂「耳中風」,需要抓緊時間治療,並讓她選擇回家服用藥物,或是在醫院服藥及接受高濃度氧氣治療(Carbogen)。她問醫生,哪一種治療對她來說是最好的?何醫生說:「入院接受治療吧!」
當天她在接受完檢查後一個小時,便開始口服藥及接受第一次Carbogen治療。

何頌偉醫生說,「耳中風」即是突發性失聰,需盡快開始治療。
三個原因致耳中風
為何Rainbow會突然「耳中風」?是因為耳朵缺血嗎?
養和醫院耳鼻喉科專科何頌偉醫生說:「『耳中風』即是突發性失聰,一般以病毒感染為主,亦可能是內耳神經血管阻塞,故稱為耳中風,病人容易明白。
但這說法難以確認,就算用先進掃描儀器都無法看清楚,故醫生只能依靠臨牀判斷。」
不過何醫生補充指,在臨牀經驗上,極少發現單一條微細血管阻塞而造成中風,通常是較大血管阻塞而引致中風,出現手腳麻痺、乏力、口齒不清、嘴角歪等病徵。
「暫時醫學界未完全掌握成因,但九成病人都屬病毒感染,至於是哪一種病毒,不能確定。
剩下的一成患者,可能有腫瘤壓住聽覺神經,這種腫瘤稱為聽覺神經纖維瘤。或許有人會問,腫瘤一直存在,為何會突然失聰?是因為這腫瘤出血或周邊血管出血,腫瘤突然膨脹壓住聽覺神經。」何醫生說。
醫學界對突發性失聰最主要原因認為是病毒感染,這與患者最近是否有足夠休息、精神壓力是否大、免疫力是否下降等有密切關係,情況就如感冒菌感染平衡神經引致頭暈,或感冒菌入侵面部神經引致面癱一樣。

注射耳膜針(箭咀)有百分之一機會令耳膜穿孔。
治療金標準:類固醇
聽覺神經感染引發突發性失聰,能治癒嗎?何醫生說,大約三分一患者能痊癒,三分一患者能好轉但未能百分百痊癒,三分一完全無改善。
「如病人突發性失聰,排除了耳垢阻塞、穿耳膜、耳朵發炎及再進行純音聽力測試,確認是神經傳導問題,並符合感音性突發性失聰病徵,便要開始治療。
感音性突發性失聰的病徵,第一是突發性,即三日(七十二小時)之內聽力下降;第二是在連續三個頻率測試中損失超過三十分貝或以上的聽力。
雖然治療未必能百分百痊癒,但病人都希望能試一試。何醫生說,治療耳中風主要是處方口服類固醇。
接受口服類固醇患者,大約七至七成半機會能改善。如病人不適合使用口服類固醇,例如本身是肝炎帶菌者,類固醇或會導致肝炎爆發;另外如患者有高血壓及糖尿病,類固醇會引致血壓飆升及血糖過高;又如患者有胃潰瘍而沒有好好處理,服用類固醇亦會引發嚴重後果。在這類情況下,醫生需要與病人商量服藥的利弊及風險,才決定用藥與否。如處方了類固醇,醫生亦會同時處方胃藥,以保護胃壁。

醫生會用儀器檢查耳朵,排除結構問題。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