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下午茶時間 2010 年 08 月 31 日

呂大樂

大學教授,在報刊撰寫評論,亦曾主持電台節目。寫作題目多屬下午茶閒聊過程之中想出來,所以每日咖啡不可少。

陌生的銅鑼灣

這日中午時份站在銅鑼灣街角,忽然覺得這鬧市很陌生。再細心想一下,原來自己已經很久未有逛過銅鑼灣。這當然不是說自己已有一段時間沒有去過銅鑼灣,而是在最近一兩年都只是到區內食肆用餐或到店舖購物,基於某種需要或功能才會跑到銅鑼灣,不再是隨意的在街上閒逛。究其原因,是──至少在我個人眼中──銅鑼灣區的魅力已經明顯的不如以前。

我當然明白,上述意見十分主觀。可以這樣說,純粹是我個人的感覺;在我的朋友當中,仍然熱愛銅鑼灣的,大有人在。不過,就算在這批銅鑼灣的「死硬」支持者口中,他們的銅鑼灣經驗亦起了很大變化。他們繼續鍾情於銅鑼灣,是因為仍然可以在區內找到喜歡的生活空間。但有趣的是,大部分這一些生活空間都不是處於街道層面,而是早已向高空發展,安置於區內舊樓、大廈樓上一室(所謂的樓上舖),雖屬於銅鑼灣的一個部分,同時又隨時可以離開。

銅鑼灣作為一個生活區,或者還可以留住它的支持者,但銅鑼灣的街道對我這類喜歡在區內閒逛的步行者而言,真的開始覺得有點悶(至於街頭空氣質素欠佳、到處擠滿人,也是令我減少到銅鑼灣的原因)。

作為市區內一個消費、購物、娛樂、消閒的熱點,銅鑼灣實在難以避開商業計算所帶來的衝擊。更簡單和直接的說,租金上升勢將原來區內很多有趣的小店、小生意驅到區外。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必要太過浪漫:十年前在區內經營的小店,大概也曾經以付出更高租金的方式,取替本來三、四十年前就在銅鑼灣開舖的小生意。這種取代與繼承的過程並非今時今日才第一次發生;我們未必喜歡承認這一點,但它的確是事實。不過,城市活動與布局中的取代與繼承,也可以有更好的方式進行,毋須像現時般搞得平面、單調,令逛街的趣味快速下降。

現在的銅鑼灣已經演變為以時代廣場為中心,由它來支配附近的街道。由這個中心點向外擴散的各種消費、購物、娛樂服務,表現為一個分層的結構,通過推高租金而將各大小店舖都變為主要服務遊客的商店,其中銷售名貴手表和品牌產品的專門店,一間接一間的開個不停,慢慢改造了區內的街道布局。從某個角度來看,城市內部的活動有所變化,實在難免。但在短時間之內快速單一化、平面化,則實在會令人覺得不爽。

今天,路過銅鑼灣的時候,開始覺得它的大部分空間,都成為了服務遊客的地方:在地面、街頭的層面上,以遊客為服務對象的活動取得主導,而本地人跑到區內,會抬頭看看,如何在「樓上」找到自己喜歡的生活空間。

在地面、街頭的層面上,銅鑼灣已經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