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鐵通車一小步 成就融合一大步
工程耗時十年、投資八百四十四億元建造的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已於周日(廿三日)正式通車,標誌着粵港兩地的聯繫走入「高鐵新時代」,預期兩地的人流、物流與商機融合將呈高速發展。
回首過去十年,特區政府及港人克服重重難關與挑戰,成功在香港這個世界上最人煙稠密的都市地底建成一條貫通邊境的高速鐵路,可說是一項本港工程史上的創舉。如今高鐵順利開通,政府及港鐵的下一步工作,是確保高鐵營運安全和順暢,並研究如何把高鐵途經的內地四十四個城市的人流、資金流帶到香港,促進本港經濟長期繁榮;另一方面,也要鼓勵香港青年多乘搭高鐵回內地多走多看,了解國家發展的真實情況,把握發展機遇。
憶苦思甜,本港興建高鐵的經過絕非一帆風順,由最初的菜園村徵地抗爭,到高鐵通過撥款時千人包圍立法會,再到施工艱巨有阻滯等情況,都一一被解決;當中較受關注是工程費用不斷攀升,由最初的六百六十九億升至最終的八百四十四億,需要立法會追加撥款。試車期間,又先後遭各方別有用心的攻擊。而最困難的「一地兩檢」立法關卡,最終都能夠順利通過,標誌着這項世紀基建工程圓滿落成。
短短廿六公里的深港段高鐵開通,看似微不足道,但其真正意義是把全國兩萬多公里的高鐵網絡南端延伸至維多利亞港,可說是「一小步成就一大步」。日後港人由西九龍站乘搭高鐵,配合「一地兩檢」的優勢,瞬間可以直達全國四十四個主要城市,無論是旅遊、營商、工作或讀書都擁有前所未見的方便。
回歸廿一年,香港與國家之間一直被一條深圳河所阻隔,未能做到真正融合,但高鐵的開通卻把這個天然藩籬徹底貫穿,令香港得以融入幅員遼闊的祖國大陸。
截至周六,售出的高鐵車票已多達二萬五千張,有旅行社在通車首日組織了一個多達三百人的高鐵團出發往內地,反映市民對高鐵的接受程度不斷提升,更感到萬分自豪與喜悅,正如特首林鄭月娥表示,港人已邁入「幸福時代」。而內地偏遠城市的同胞對於能夠乘坐高鐵直達香港亦懷着無比期待的心情,相信在此情況下,高鐵要達致每日八萬人次的載客量並非難事。
隨着高鐵正式開通,加上港珠澳大橋亦將於下個月通車,香港與鄰近珠三角地區城市的縱向及橫向幹道順利完工,標誌着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正式建立,兩項基建對促進大灣區的發展和融合起了關鍵的推動作用。而配合本港的退休福利可攜政策,加上內地放寬北上就業限制、實施居住證制度,以及往後將出台的港人內地徵稅安排等措施,日後港人計劃北上工作、定居和退休的平台已經打造完成,粵港間的深層次融合時代已然降臨。
事實上,除了促進香港融入大灣區的紅利外,高鐵網絡貫通全國,帶來的間接經濟效益如旅遊、人流、就業、商機等均不容忽視。政府應該善用這條跨境基建,把內地城市的人流、資金流帶到香港,藉此促進經濟長期發展。而對於年輕一代而言,也要鼓勵他們多搭高鐵回內地,走走看看,把握更廣闊的機遇。

高鐵通車,是港人邁入「幸福時代」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