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王「山竹」蹂躪港澳 首當其衝嚇怕住戶 海邊豪宅勢冧價
大自然災害確實驚人,港澳居民本周日都經歷了颱風之王「山竹」的超強破壞力。風災過後,滿目瘡痍。
吸取去年「天鴿」教訓,港府跨部門合作提早防災,澳門更作出多項史無前例舉措,包括下令關閉全澳門賭場及所有陸路口岸等。
本刊直擊港澳多個颱風侵襲重災區,香港以將軍澳、杏花邨等最嚴重。災後,部分供電設施受損,全港約四萬戶人飽受停電之苦;周一交通更是大癱瘓,大圍港鐵站出現「沙甸魚」人潮,遲遲未能疏導。
澳門方面,內港依舊淪為澤國,幸當局早有部署,無出現天鴿時的嚴重傷亡;而封閉賭場的賭收損失估計約十億元,但整體經濟損失少於「天鴿」。
在「山竹」蹂躪港澳二十多小時下,多個臨海屋苑首當其衝,爆玻璃、水浸等舉目皆是,令居民個個有得震無得瞓。由於有指超強颱風出現的機率愈來愈多,有地產業界人士認為連續成為重災區的杏花邨,單位升值能力已被削弱,其他地區的臨海單位也會因而冧價。

將軍澳海濱公園跑步徑被整幅吹斷,行人路地磚亦遭吹翻變成爛路,滿目瘡痍。 (張恩偉攝)

颱風之王「山竹」襲港下,十多米高的湧浪直撲將軍澳海濱沿岸,引發小型海嘯,摧毀岸邊設施。
颱風之王「山竹」本周日正面吹襲港澳,香港天文台錄得平均風速每小時一百五十五公里,較去年侵襲的「天鴿」風速每小時一百三十七公里還要高,並打破有史以來最高風速紀錄。
去年被「天鴿」重創的港島東臨海屋苑杏花邨再一次遭殃,沿岸不停捲起十多米高巨浪,海水猛打低層住宅窗戶,杏花邨變成了杏花「川」,街道變成「黃河」,水深一度達成年人膝蓋位置。其中八座最貼近海邊的大廈,更因機房故障停水停電。
截至周一早上,杏花邨一帶水位仍未全退,大批海洋垃圾圍堵整個屋苑,水電亦未完全恢復,近千戶受影響。有居民無奈說:「今次災情比去年『天鴿』更嚴重,不知何時才有電,所以決定搬到親友家暫住。」
同樣靠近海邊的將軍澳海濱長廊,在風暴期間連番遭受巨浪撞擊,小型海嘯直撲上岸,地磚被翻起,行人隧道灌滿海水,猶如災難電影《明日之後》場景。
位於海濱長廊的藍塘傲、天晉、嘉悅等私人屋苑頓成澤國,其中海水夾雜沙泥湧入嘉悅的地下停車場,B2層水深近乎沒頂,淹沒二十多部私家車,B1層水深亦到小腿位置,兩架價值數百萬元的林寶堅尼跑車及十架私家車被洪水圍困。

強風巨浪夾雜垃圾及泥濘席捲杏花邨,商店關門居民趕歸家,屋苑外圍頓變廢墟。
鐵路站故障多
除了街道變成水都,留守家中的嘉悅居民,因地庫電表房及升降機房跳大掣陷入停水停電,被迫摸黑生活。同區的日出康城領都、峻瀅、新都城等多個屋苑,亦分別有多個單位的玻璃窗被強風震碎,令居民十分狼狽。
「山竹」遠離香港後,各區因大量塌樹阻路,導致本周一交通陷入癱瘓,全港三大巴士公司一度只有二十三條路線維持有限度服務,小巴幾近全面停駛,鐵路成為上班族唯一交通工具。
惟港鐵東鐵受到塌樹事故影響,多個車站發生訊號故障,乘客在苦無其他交通工具可揀下,惟有滯留站內等候,其中以大圍轉車站最為重災,該站因為電力故障,一度只有一個月台運作,高峰期站內滯留過千名乘客,出現「沙甸魚」擠迫現象,多名乘客不支暈倒送院。
至於去年在「天鴿」吹襲下造成十人死亡、一百二十五億元經濟損失的澳門,今次學懂做足準備,各大小超市出現人龍,紛紛搶購樽裝水、即食麵和封箱膠紙。澳門政府亦嚴陣以待,提早鎖定需要撤離的區域,建議受影響居民暫住避險中心。

澳門多處低窪地區在「山竹」侵襲下變成河流,當局派出橡皮艇和水上電單車,不斷往來拯救受困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