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印度來的護法神 韋馱菩薩
寺廟乃神佛所在的地方,此所以傳統認為,寺廟附近必定會潛藏很多邪魔外道,既可能是希望得聞佛法,但亦可能是希望侵擾修行者。
因此傳統寺廟中,必定很多守護神和護法神,保護修行者和寺廟,當中佛教寺廟,就必定會有韋馱菩薩鎮守。
印度天神
韋馱,是佛教中的護法神,通常都是身穿盔甲、手持寶杵的將軍形相,職責是保護出家人及護持佛法,所以寺院都會供奉祂。
據說,韋馱的原形是婆羅門教中,大自在天的兒子室建陀,本是南印度和斯里蘭卡的泰米爾人信奉的神,傳說中佛陀曾三次到斯里蘭卡,室建陀皈依了釋迦牟尼佛,於是就成了佛教的護法神。
佛教傳入中國,到唐朝時就慢慢變成了韋馱天,也就是韋馱菩薩,有一種說法是因為譯音的轉變,所以室建陀變成韋馱。

韋將軍
另有一種說法,指韋馱是唐朝時,一位姓韋的將軍,後來成為南方增長天王座下的八將軍之一,在四大天王、三十二將軍之中最受敬重,祂守護出家眾及佛法不遺餘力,所以各地寺院都供奉。因祂姓韋,就慢慢與室建陀天合成「韋陀」,又因為祂本是將軍,所以韋馱菩薩就變成將軍了。

韋馱菩薩乃寺廟的正門守護神,扼守正門入口。
降魔杵
漢地佛寺有「掛單」文化,一些佛寺會接納外地僧侶提供免費食宿。一些佛寺不便直接拒絕,相傳就會以韋馱菩薩手持降魔杵的位置來告示,若韋馱菩薩一手捧降魔杵倚肩上(呈現尖端朝上),就是接受長期掛單;若雙手合十,橫置降魔杵於雙臂上,表示可短期掛單;若一手壓降魔杵拄地(尖端朝下),即不接受掛單。
伽藍菩薩關聖帝
不少佛寺會供奉韋馱菩薩處,同時供奉伽藍菩薩關聖帝。
關羽變為伽藍菩薩,傳說與天台宗祖師智者大師有關。
傳說智者大師在荊州的玉泉山尋覓建寺地點,晚上在山中入定時,關羽顯現,願助智者大師建寺。寺成之後,關羽又向智者大師皈依受戒,成為佛弟子,並發願作為佛教的護法。從此天台宗的寺院開始供奉關羽;之後各地寺院都漸漸地把關羽供奉為伽藍菩薩,跟韋馱菩薩並稱,成為中國佛教寺院的兩大護法神。

供奉韋馱菩薩,亦會同時供奉關聖帝,即伽藍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