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肩走過八十五載 優質服務始終如一

並肩走過八十五載 優質服務始終如一
由上環一間小銀號發展至今日具領導地位的本地銀行,成為逾半香港人的信心理財夥伴1,八十五年來,恒生一直盡心至誠服務社群,與香港人並肩進退,共同面對經濟順逆的挑戰,憑着穩健的基礎、追求卓越及務求創新的精神,用心為客戶提供合適及多元化的優質銀行服務,陪伴客戶於不同的人生階段實現目標。

關穎嫺女士 恒生銀行執行董事兼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主管
目前恒生在香港透過約二百七十個服務網點,為超過三百萬名客戶服務。回望品牌的創立歷史,當年的恒生銀號由林炳炎、何善衡、梁植偉和盛春霖所創立,於一九三三年三月三日開業,銀號以「恒生」二字命名,含有「永恒生長」之意。在戰爭爆發期間,不少人急於把大洋換成港幣,滙兌業務因而激增,恒生銀號正好滿足客戶需求,業務因而蒸蒸日上。憑藉創辦人奠下的穩固基礎,恒生得以不斷成長,並取得今天的成就。

恒生積極優化分行網絡,提升客戶的銀行服務體驗。
與香港共同迎接經濟挑戰
扎根香港八十五載的恒生,多年來一直秉承「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服務宗旨,與客戶一同成長。恒生銀行執行董事兼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主管關穎嫺表示:「從開業至今,恒生一直以誠待客,用心服務社群,無論對客戶、員工、社區及環境也盡心至誠,這份信念多年來一直不變。」
誠然,恒生一直以來都為香港市民能夠享受優質服務,以及協助推動香港發展成為金融中心而努力,例如於六十年代創立,至今備受國際認同的恒生指數,一直是香港股票市場表現的主要指標;於七十年代,成為自二次大戰之後第一間於香港申請上市的銀行;八十年代初,成立恒生商學書院,培育商界人才;一九八一年在中環港鐵站開設首個網點,時至今日,恒生仍是唯一在港鐵站提供方便快捷服務的銀行。

恒生一直秉持以客為先的服務宗旨,與客戶建立長遠的夥伴關係。
緊貼市場開拓嶄新服務
面對客戶不斷轉變的需要和喜好,並針對新的消費及理財模式,恒生亦抱着與時並進的宗旨,致力提升服務。為了進一步照顧客戶所需,恒生於二○一七年推出流動分行服務偏遠地區,同年亦推出外幣提款機,成為香港首間於旗下自動櫃員機網絡提供十二種外幣現鈔的銀行,為客戶帶來更方便靈活的選擇;恒生於去年亦推出不同的金融科技項目,包括於個人流動理財服務應用程式新增指紋認證及面孔辨識功能,用作登入個人流動理財服務平台;同時,電話理財服務推出語音認證,以客戶獨一無二的聲紋確認身份,減少忘記電話理財密碼的煩擾,讓客戶能夠更輕鬆管理個人理財。
今年更率先於香港為零售銀行服務引入人工智能Chatbot,為客戶提供嶄新的銀行服務體驗。另外,恒生亦於二月推出流動保安編碼,客戶毋須額外攜帶實體保安編碼器,透過恒生個人流動理財服務應用程式的內置功能產生保安編碼即可登入恒生個人e-Banking,繳款、轉賬及投資交易均可瞬間完成。

位於上海陸家嘴金融區的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總部大廈。
維持商譽培訓優秀人才
除了硬件的配套及技術外,恒生亦不斷致力提升各員工的競爭力和專業水平,「恒生的人力資源政策旨在吸引優秀的人才,推動他們發展事業,同時貫徹本行的品牌價值和核心價值。透過多項員工培訓和發展計劃,培育專業團隊,支持我們的業務
持續發展。」恒生對員工培訓和發展都投入了充足資源,令員工能掌握履行職務所需的最新資訊和技能,從而提供優質服務。與此同時,恒生亦鼓勵雙向溝通,讓各職級員工均能表達意見,務求員工有愉快舒適的工作環境。

恒生致力打造全方位數碼投資平台,助客戶緊貼市場動態,把握機遇。
致力積極的可持續發展
早於一九八五年,恒生於深圳開設代表處,開始在內地建立據點;一九九五年亦於廣州開設首間內地分行,隨着內地經濟持續發展,恒生不斷擴展內地業務,在策略性城市設立網點,捕捉商機。二○○七年,恒生在中國內地成立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並獲准為內地居民提供全面人民幣服務,積極拓展內地業務;二○一五年,恒生成為首間根據「CEPA補充協議十」在內地申請成立外資控股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銀行;二○一六年,內地首間外資控股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開業,恒生投資首隻北上基金亦在內地公開銷售。
多年來,因着這些具前瞻性的策略,令恒生得以長遠及成功地發展。關穎嫺表示未來恒生將繼續增加對科技和營運基礎的投資,並透過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組合,以鞏固與現有客戶的關係,同時吸納新客戶,支持業務持續增長。

去年底恒生推出流動分行,為位處偏遠地區公共屋邨的居民提供一般銀行服務。

恒生的外幣提款機可供提取的外幣種類乃目前全港最多,能為需要外幣現鈔的客戶帶來更方便靈活的選擇。

恒生智能助理HARO能與客戶以對話形式互動,隨時隨地為客戶解答指定銀行產品及服務的查詢。

客戶啟動流動保安編碼後,毋須額外攜帶實體保安編碼器便可隨時隨地使用恒生個人e-Banking服務。
‧大事記‧
- 1933 恒生銀號以小型找換店形式於上環永樂街70號開業。
-
-
- 1969 推出恒生指數服務。該指數已獲國際認同為反映香港股市走勢的主要指標。
-
- 1972 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股份獲超額認購近29倍,總認購金額達港幣28億元,相等於香港政府1971年財政收入的一半。
-
- 1981 取得在地鐵沿線車站開設分行的專營權。
-
-
- 1985 於深圳開設代表處,開始在內地建立據點。
-
- 2000 於香港推出個人網上銀行服務。
-
- 2005 成為本地首家獲頒發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證書的香港金融機構。
-
- 2007 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成立。
-
- 2012 推出全球首隻人民幣黃金ETF。
-
- 2013 成為香港唯一入選「全球100大可持續發展企業」的機構。
-
- 2016 內地首家外資控股合資基金管理公司 — 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開業。
-
- 2018 率先於香港為零售銀行服務引入人工智能Chatbot。
-
‧經典榮譽‧
- 2017 「財資亞洲獎項」之「香港最佳本地銀行」(連續18年)及「最佳財務與流動資金管理 - 香港中小型企業」(連續2年)《財資》。
-
-
- 「香港最佳中小企銀行」《亞洲貨幣》。
-
- 「銀行品牌500強」(Top 500 Banking Brands),按品牌值名列全球銀行第92位《The Banker》。
-
- 「香港最佳銀行」《Corporate Treasurer》。
-
- 「香港最穩健銀行」、「全球50間最穩健商業銀行」第18位 及「香港最佳私人銀行」《Global Finance》。
-
- 2018 「香港最佳本地銀行」(連續2年)《亞洲貨幣》。
-
-
- 「香港最佳本地貿易融資銀行」(連續7年)及「香港最佳本地科技及營運銀行」《Asian Banking & Finance》。
-
- 「亞洲銀行家交易銀行大獎」之「香港最佳支付銀行」(連續3年)、「香港最佳交易銀行」(連續2年)及「香港最佳資金管理銀行」(連續2年)《亞洲銀行家》。
-
- 「中小企業最佳拍檔獎」(連續13年) 《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
-
- 「信譽品牌大獎」─ 銀行(香港)金獎(連續15年)、信用卡發卡銀行(香港)金獎(連續11年)《讀者文摘》。
-
- 富時發達市場社會責任指數的成份股。
-
- 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系列的成份股。
-
- 自2008年起,連續10年成為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中最佳企業社會責任表現之本地銀行及金融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