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宜居城市?
英國經濟學人二○一八年全球最宜居城市排行榜早前出爐,頭十名城市分別為維也納、墨爾本、大阪、卡加立、悉尼、溫哥華、多倫多、東京、哥本哈根、及阿得雷德。香港排三十五,比三十七的新加玻高出一點點;老實說,我對兩地排名如此低感到意外,在好奇心驅使下,便做一輪資料蒐集探索究竟,並發現幾個有趣現象。
在二○一八年之前,從來沒有亞洲城市打入十大,東京和大阪入圍是首次創舉;除了香港和新加玻,亞洲居然沒有一個城市能打進五十大!和亞洲一樣,美國在四十大裏只有四個城市,包括二十三的檀香山,三十二的匹茲堡,三十七的華盛頓和三十九的明尼阿波尼斯,其他遊客熱點排名更低,如波士頓排四十二,芝加哥/邁阿密圖四十四,西雅圖四十六,三藩市四十九,洛杉磯五十,榜上有名的英國城市,只有國二十五的曼徹斯特和四十八的倫敦,排名高的,多數是規模中等西方的富裕城市,並以英語或其他歐洲語為溝通工具。
經濟學人能得出上述排名,主要是基於五項指標;穩定性(犯罪、恐怖主義、軍事衝突等)、健康治療(私人及公共醫療系統質素和供應)、文化與環境(氣候、貪污、審查和體育設施)、教育以及基建(道路系統、公共交通、住屋、資訊和能源)。不少美國城市排名落後,就是因為其高犯罪率,被戰火摧殘的大馬士革更是敬陪末席。要爭取高排名,富裕、文化和優良學校三者不可或缺。
這些指標聽來理所當然,但一些重要指數,如經濟(財富和工作)、語言障礙(不諳日語的人在大阪居住)、文化差異(美國人處身中國鄉郊城市)、歡迎外國人與否,以及有沒有外傭可供雇用等則不獲考慮。依我所見,某些指標亦缺乏少許中立性,譬如香港和新加玻夏天潮濕炎熱會減分,但卡加立和多倫多的嚴冬則對分數完全沒有影響。「文化」指標亦是主觀的一項;西方人看東方文化表演,其感受與欣賞自己本土藝術必定截然不同。
榜上城市評分其實甚為接近,只要在五項指標其中之一失守,便會產生極大排名差距。香港既「穩定」、基建又是世界級、健康醫療水平及教育制度良好,哪有排名如此低的道理?但原來維也納在這四項中評分比香港更高!我以為本港在文化方面表現不錯;我們的自然美經常被低估,但郊野公園、遠足徑和離島仍然吸引不少遊客。我想,令香港大落後的原因,必定是樓價高企、空氣質素差劣和自我審查所致。
任何排名,最後都一定受個人因素影響;這些因素又會因應各人所處環境而異。對子女已長大的人來說,教育未必重要;對年輕人來說,工作機會又會比醫療更優先。環球愈來愈多人選擇在多個一個城市居住,其理由就是想在不同地方於不同時候取己所需也。
我曾到經濟學人選出的宜居城市頭十大中的九個到訪,五十大則到過當中四十七處。如我要選自己的個人十大,我只會選悉尼和溫哥華,然後再加上香港、三藩市﹑倫敦和西雅圖。你的個人十大又會是哪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