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門裏門外 2018 年 08 月 16 日

楊立門

楊立門,前政府常任秘書長,現任商會行政總裁、歌手及作家。

國民形象

一位名叫李曉的吉林大學經濟學教授,在今年的畢業典禮上發表講話,以「中美貿易戰必須學到的教訓」為題,冷靜精闢地分析了中國正面臨的巨大挑戰,講話內容在網絡上流傳很廣。他以堅實的經濟理論,闡釋「中華民族到了新危機時刻」,敲碎了不少國人的盲目自大情緒。這篇論述另一個可觀之處,是李教授在大談國家民族之後,最後降落到個人層面,向學生建議在這個大時代中,中國人都應該培養哪幾種個人能力。而其中一樣,竟是審美觀。

李教授嚴厲批評中國人對衣着和外表太不重視,毫無美感標準,而且行為隨便,有失國體。他說中國人的服裝搭配基本上是「不合體」的,遠遠一看便知道是中國人。他把審美觀提升到道德水平,是很新鮮的說法:「審美是一種尊嚴意識,是一種自我尊重,也是對別人的尊重⋯⋯審美可以讓人知曉世上的美好與醜惡,它告訴每一個人,人類的行為應當有個底線,而不是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這樣,我們社會的道德水準才會有所提升。」

我大體上同意他的說法,但人的審美觀和衣着品味,與他們所屬國家的發展程度有很大關係,所以我並不會太苛責內地人。但香港成為一個「已發展地區」,比韓國還要早,一般人卻仍未做到衣着得體,落後於日本人或韓國人,便值得反省了。香港有不少女性,日常沒有化妝的習慣,堅持在任何場合都以「天賦」的面貌示人,對甚麼是得體的着裝打扮,沒甚麼概念。有些女性會認為,我只是個家庭主婦,或是教師、文員,用不着花工夫每天化妝。但在日本、韓國,不用說教師文員,哪怕是做清潔的藍領工人,執勤時也起碼會薄施脂粉。她們應該不是純為愛美,而是出於李教授所說,那份對工作和對別人的尊重。

不少香港人,即使平時有注意衣着的,一到外地旅遊時,便會鬆懈下來。他們會選擇最隨便的衣着,一切以舒適為上,只懂穿便裝(casual wear) ,夏天多數是短褲涼鞋,冬天則是牛仔褲和廉價羽絨外套,而不懂甚麼是smart casual(時尚休閒)。所以在外國旅遊點,一堆亞洲遊客站在一起的話,我一眼便能看出哪些是香港人。一個國家或地方的軟實力,其實很視乎其「國民形象」,不過中國人有個通病,就是太不在乎人家怎樣看自己,更不知「國民形象」為何物,一味自我感覺良好。我最近參加了一個檔次較高的旅行團,領隊在開茶會時竟要特別囑咐團友,因為會安排入住高級酒店,請他們不要穿得太隨便……。

我還發覺,在外地的旅遊區、餐廳或公共交通工具上呼朋引類,高聲談笑的,很多是香港人。

震驚全宇宙的青島大媽「面堅尼」,是最新時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