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事炎涼的學問
日前的報紙上,有很多新聞頭條的全版報道,均是堪輿曆法大師蔡伯勵先生離世的消息。清早時走過幾家報攤,也看到賣報紙的大嬸、大叔,甚至為父母看守報攤的年輕朋友,都坐定在報攤前,閱讀這段全版的頭條新聞。
蔡伯勵的大名,在我小學時候都已聽過大人說,知道他是堪輿曆法大師,為人觀察風水、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城中城外,甚至有華人的地方,都有大師的著作。誰要是想了解個人的運氣和際遇,即使找不到或沒有辦法見到蔡大師,找他的著作來細讀,或請教一下與大師有淵源的學者,也可得到一點啟示。想想看,誰會對這些資料沒有興趣呢?何況蔡大師是聰明透頂,一眼看透很多事物的人。他除了堪輿與曆法外,就是平常人所說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蔡大師是聰明透頂,一眼看透很多事物的人,除了堪輿與曆法,就是平常人所說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其實,我們處身在人群中,冷眼旁觀,亦可以堪察到不少世事炎涼,人間冷暖。有時候我聽見一些朋友說:「我沒有錢在身上,有錢時才出來見人。」可是有人也會說:「我管他看不看得起我,有半點不妥當讓我發覺,我就會先不理他!這世界大把人,怎會交不到朋友?而且朋友多少個問題不大!」說起來很有道理,不過事情卻未必就如我等想像。
雖然人生在世未必是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但也不是像我等想像: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世事沒有絕對,但是我等不必介意。有人對我們好、友善、親切,當然好;可是,他若與自己無緣,相處起來不大融洽,無所謂,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請看我們日常與親朋戚友的相處,有特別親熱的,也有淡淡如水的,這不是很好嗎?何況,我們生活在一個親朋戚友結交相當容易的地方,有些來往得密切些,有些像文人說的:君子之交淡如水,也不錯呀!
個人感覺是,人與人相交,必須要自然,雙方或多方面都談得來,有空時交朋友看戲、吃飯、讀書學習,反正,談得來的,多談一些;談不來的,不要勉強。千萬不要人前是這句,人後卻萬般批評,這些對誰都不好,還不如回家休息、工作、看電影,各自活動,總勝過人前人後一句完全相反。這樣的交往,決不能長久,若然給對方發覺,更加不可能原諒。我相信以誠對人,自己舒服、別人輕鬆,千萬不要人前人後兩回事啊!

有人對我們好、友善、親切,當然好。可是,他若與自己無緣,相處起來不大融洽,無所謂,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