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贏馬大富翁
很多人對本港未來發展科技有否得着心存疑問,但有沒有人知道以前有人曾憑STEM知識致富,賺取超過十億美元?我說的,不是AI或機械學等熱行業,而是港人熟識的賽馬。
憑STEM知識賽馬致富的主人翁,是一名叫William Benter的美國人。他的故事堪稱傳奇,我想不少港人都想知道更多。
Benter在大學主修物理,他是大學生時曾靠坐順風車橫越歐洲,再遠征埃及,最後開車踏破俄羅斯,在那一個時代算是很了不起。之後,他選擇輟學,前往賭城拉斯維加斯賭廿一點。同樣事情若發生在香港,相信不少家長早已氣昏當場。
啟蒙Benter賭博興趣的,是一本由Edward Thorpe教授撰寫的書,名為“Beat the dealer”,內裏講述玩家可以如何使用數學及或然率理論在廿一點賭桌上取得優勢,壓倒莊家。我做大學生時,也曾受到這本書的影響,與室友前往拉斯維加斯試試,發現確實有效,但很快就因「賭徒破產理論」(即被運氣輸光賭本)而氣餒。靠數學在賭桌上贏錢也不是簡單的事;我們的優勢有限,靠小注賺錢亦要花上很多時間,不久就隨之放棄。這趟經驗令我明白數學除了是抽象學問,亦可在實際生活上大派用場,Benter的動機似乎亦同。
Benter憑他在廿一點的技巧,在拉斯維加斯和蒙地卡羅的賭場上戰無不勝,但也被賭場納入黑名單,要另覓出路。機緣巧合下,他發現了投注額冠絕全球的香港賽馬,並在一九八五年來港開始研究。他的賭博算法十分科學化,把馬匹速度、體重、出賽紀錄、騎師技巧、馬匹休息時間等通通輸入電腦運算;稠密的思考令他在或然率上獲得些許優勢,從而令他成功在馬會於總彩池抽稅百分之十七後獲利。以此而論,他是一名使用大數據的先驅者。
隨着科技發展,Benter由現金投注,改為電話投注,再轉為網上投注;但香港馬會發現他獲利甚豐之後,以公眾利益為由凍結他的網上投注戶口。情急生智,Benter改為在投注站附近開設辦公室,並在開跑前十五分鐘等賠率穩定後用電腦打印投注票,再跑去投注站下注。在二○○一年,他贏了一億港元的3T多寶,但選擇不認領,由馬會自動發放彩金至慈善用途。Benter退休時估計,他與夥伴共從馬場贏取近十億美元。
他發迹的故事,或會有人認為是「不正途」,而賽馬畢竟只是賭博,不是甚麼科學。Benter的看法是,他從來沒有作弊,只是玩得高明。其實,股票市場也是一個大型賭場,不少聰明之士早已憑數學和科學知識從中獲巨利;Thorpe自己也早從拉斯維加斯轉戰華爾街。
我寫Benter的故事,不是想鼓勵賭博,而是想藉此說明科學知識不是抽象學問;它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用途,而人生往往又何嘗不是一場機會的遊戲?
我希望有心人未來會把他的傳奇拍成電影,若是由港人開拍,就最理想不過。

如果William Benter(右)的傳奇由香港投資者拍成電影,應該由誰來飾演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