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防勝於治療
今年政府將會擴大流感疫苗資助計劃範圍(二〇一八—二〇一九)。香港醫學會自二〇一四年起,每年都建議政府擴闊資助群組,如五十歲以上和十二歲以下市民、孕婦及所有高危人士。
每年,筆者都在記招上強調預防勝於治療,要求政府正視。政府聆聽意見是好事,前年開始資助孕婦,去年開始資助小學生,今年則擴展至五十歲以上的市民。
即是凡六個月以上的BB,至十二歲以下的學童、長者(六十五歲以上)、孕婦、智障人士、傷殘津貼受助人可獲得資助外,今年開始,成年人的年齡由滿五十歲至六十四歲的市民亦可受惠。可是,我們建議政府資助肥胖人士,以及前線在人群工作的執法人員(如警隊)、教師、醫護人員卻未獲應允。其實,流感疫苗既安全又有效,市民好應該接種,預防勝於治療。增加社區免疫力,亦保障家人的健康。
本港過往接種率一向偏低,只有一成多,冀望擴展資助後,可多讓市民接種流感疫苗,以此提升社區免疫力。因為科學研究顯示五十歲以上,這個年齡階層的人士已逐漸出現長期病患,例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倘若感染流感,便很容易引起嚴重併發症,甚至致命。故筆者希望他們積極接種疫苗,預防流感社區爆發。而本港也有望可以追近南韓、加拿大等超過六成的接種率(美國亦有五成)。

今年每劑流感疫苗的資助額,由一百九十元增至二百一十元。假若能再增加多些,定必可提升接種率。因為政府增加資助額,便能抵銷租金、薪酬及疫苗漲價的壓力,這樣便會有更多醫生願意加入計劃,為市民接種疫苗,並有更多醫生不額外收費(現在只有約兩成的醫生是不額外收費的),結果令更多市民願意接種流感疫苗。
猶記得剛過去的年度,異常的夏季流感高峰之後,一度引起「疫苗荒」。原因是內地流感疫情嚴峻,多人受到感染,令內地家長紛紛帶同子女,來港打流感疫苗,以致接種數量激增而存貨不足,亦令本港的疫苗供應緊張,以及有些市民需「捱貴針」。有見及此,香港醫學會亦建議政府多輸入疫苗。
此外,政府已開始在部份小學及幼稚園推行學校外展疫苗接種先導計劃。鼓勵醫生透過公私營合作的外展隊,為學校提供外展流感疫苗服務。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