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改善體質好時機
《黃帝內經》提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生長陽氣」是夏天養生的重要方向,夏季把陽氣長好,不只在夏季,就連秋冬季節都能減少疾病的發生,此為四時養生。
有些體質,每到冬季寒冷天,身體的疾病就會加重,例如:哮喘、鼻敏感、咳嗽等。而當夏天來到時,這些症狀就比較紓緩,周而復始。在臨牀上,一般可將這類病歸納為「冬病」。中醫認為,在夏季三伏天時間,在此季節人們應養其內虛之陽,以助陽氣的生長,從而達到扶正祛邪,促進疾病治癒的目的。在夏季自然界陽氣充盛的時機,採用溫性治療方法去調動體內陽氣,增強體質提升抗病能力,從而防治或減輕在冬季發作的疾病,體現了中醫擇時而治的時間醫學思想,以及治未病的概念。大家要把握夏季陽氣旺盛的時機,提升好體質,減少疾病的發生。
天灸療法乃根據中醫學的「冬病夏治」及「春夏養陽」的理論,以經絡穴位及中醫時間學為基礎,選用芳香、辛溫之品研末調製,在每年特定的「三伏天」日子,在穴位敷貼藥物去改善陽虛體質,以達到祛除寒邪、提升人體正氣之功效,以消除病根恢復人體正常的功能,尤其適合哮喘、鼻敏感、慢性咳嗽或經常感冒的人。

治療當日應戒口及避免冷水浴,而孕婦、皮膚過敏及發熱人士都不適合天灸療法。三伏天灸對於體質虛寒的人及許多虛寒性的疾病,固然有很好的預防作用,就算那些沒有陽虛症狀的平和體質人士,根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都可把三伏天灸作為強身健體的一種好方法。
天灸療法既具有穴位調節作用,又可通過特定藥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發揮明顯的藥理作用,加以結合時間治療學為特色,在三伏天期間進行治療,事半功倍。
天灸大多選用背部穴位,貼藥時間一般為一至兩小時,因個人體質不同。有些人貼藥後,如有局部痕癢、灼痛等,可適當縮短貼藥時間。一般小孩或皮膚較嫩薄人士,可適當縮短貼藥時間至半小時。貼藥後,兩小時內不宜洗澡,特別是冷水浴。在飲食忌口方面,貼藥後,一周內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