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拔管」之亂
你能想像一間沒有校長的大學,或一個沒有教育部長的政府嗎?這樣的事情,正在台灣和台大發生。上周,我到台北出席環太平洋大學協會(APRU)的周年會議,台大作為東道主,適逢創校九十周年,有多所大學代表出席。APRU成員來自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智利,亦有亞洲的中、俄、韓、日、泰、菲及港台兩地大學,包括港大、中大和科大。若有機會,我想寫一篇周年會議的所見所聞,但本周且容我只述台灣學術界的「拔管」風波。
「拔管」兩字之義,我本來不明所以;抵達台灣第一天的晚上,我在酒店房間扭開電視,看到節目主持和嘉賓熱烈討論「拔管」風波,聽得一頭霧水。節目主持嘆道,台大作為台灣第一大學,校長之位居然懸空,而在過去六個月,兩名教育部長更先後辭職,令這場風波愈鬧愈大。
台大的前任校長楊泮池教授,是我的相識,去年他黯然下台,據稱是因為他共撰的一篇論文被發現造假。楊教授至今堅持自己只為論文的另一作者提供研究材料,對對方如何造假毫不知情,但事件已震撼整個台灣。本年初,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推薦教授管中閔接任校長一職,不料卻遭教育部反對,並以他曾到中國大學授課及兼職,以及未披露自己曾出任某台灣網絡供應商的獨立董事等為理由,否決他的任命。這宗事件,在台灣很快演變成一場政治風暴;管中閔的支持者認為這是政府刻意打壓藍營,而兩名教育部部長更先後受到壓力辭職。事情發展至今,台大已表示將從法律途徑與教育部對抗到底,在沒有結論前,校長職務將繼續由副校長郭大維代理。台灣法院審理需時,意味台大校長之位,將繼續懸空。
節目主持說,這場拔管之亂,已令台大成為國際笑柄;APRU周年會議正在台大舉行,若世界各大學校長得悉台大管理是如斯混亂,將對大學形象造成極大影響。其實,大部分與會校長都不懂中文,更不會讀中文新聞;他們又哪會知道台大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一場「拔管」風波,令台灣社會對大學管治展開反思和討論。有人告訴我,台大並不如本港或其他國家大學般,有自己的校董會;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之中雖有政府代表,但當中大多數委員均是台大中人。在法律上,台灣政府擁有否定校長任命的權力,但傳統上政府從來沒有不承認遴選委員會決定的先例。「拔管」風波暴露台灣學術界在管治和政治上的深層次矛盾,而合法性與傳統的衝突更令社會意見撕裂;台大在這場風波裏成為大輸家。
近年,本港大學雖然也發生類似學術自主的風波,但記憶之中則從沒有「拔管」之亂般嚴重。這是香港人的福氣,我希望日後也能繼續如此!

「拔管」風波主角管中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