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貿易戰一觸即發 內需基建股避險
特朗普的中美貿易戰準備在七月六日正式開打,現在,中國政府仍然在努力地尋求停戰途徑,不過,相信中國政府也明白,中國不能軟弱地接受特朗普的欺壓而不反抗,不反抗必定招來特朗普更進一步的欺壓。特朗普商人出身,得寸就一定進尺,打貿易戰必得先計算損失,並計劃如何彌補損失。
特朗普的第一批五百億美元中國產品的徵稅清單,盡是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徵收入口關稅25%,五百億美元佔中國出口美國總額十分之一,損失不算很大,不過,這類企業皆科技企業,若銷量因美國關稅而下降,這些企業就會缺乏資金進行科研。因此,中國政府很可能在貿易戰開打之後,直接給予這些受影響的企業金錢資助,協助他們繼續進行科研,改善產品,做到真正的世界第一。世界第一的產品,不怕徵稅,不怕價格競爭。
特朗普第二批二千億美元的徵稅清單仍未公布,二千億美元的餘額相當大,佔中國出口美國產品總額的四成,這些產品可能美國自己已經不再生產,整個工廠搬到中國了。因此,徵稅的結果,不會推動美國加強於同類產品的生產,結果只會是造成通貨膨脹,損人不利己。這也是為甚麼特朗普對第二批二千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只打算徵稅10%,而不是25%,這不是特朗普手下留情,而是徵稅無助於美國的工業。
無論如何,貿易戰一開打,中國的出口一定會受到影響,經濟增長總量會受影響,最佳的出路一定是增加內需,二○○九年的金融海嘯,就是靠四萬億基建而起死回生,相信這一次也不會例外。基建股除了傳統的中鐵(0390),中鐵建(1186),及中交建(1800)之外,中國重汽(3808)也是一隻很有潛質的基建股,中國重汽即中國重型汽車的簡稱,搞基建不可能不用到重型汽車。
中興(0763)事件發生後,部分晶片股股價被炒高,我認為短炒還可以,要作重點投資還得深入了解這些晶片企業的實力,中國晶片的科技水平與美國比較,相信仍有一段距離,不是短時間內能追得上。因此近日晶片股的炒作,很大程度是純炒作,晶片的科技是一場遙遠的路程,中國政府也一定會傾全力投入,只可惜,除非投資者本身是內行人,否則不易分辨哪一隻晶片股將來會跑贏其他晶片股。
醫藥業也是中國政府準備挑戰美國的高科技板塊,近一段日子,多隻醫藥股炒起,炒醫藥股也需要對醫藥行業有一定認識,才能分辨出眾多醫藥股中,那一家所發明的藥最有特效。

貿易戰若開打中國出口勢受影響,中央會靠內需及基建刺激經濟,重型汽車生產商中國重汽會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