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門裏門外 2018 年 05 月 18 日

楊立門

楊立門,前政府常任秘書長,現任商會行政總裁、歌手及作家。

你的母語是甚麼?

行政長官說不明白為何最近有人無風起浪,刻意挑起一些教育話題,無謂地把它們政治化。在立法會的答問大會上,有議員問她的母語是甚麼,她說這問題太無聊,因此拒絕作答。

行政長官這個態度說明了,就同一件事,為官的與為民的,反應可以很不一樣。我以前在政府工作時負責過教育政策,我可以了解她的心態──那篇內地學者說廣東話不符「母語」之義的文章,明明只是教育局教育資源網上的一篇參考文章,絕不代表當局的意見啊!教育局的中文教科書評審人員說「香港在中國南方」語意不清,說得清楚一點也無不妥啊!等等。她可能覺得這些都是雞毛蒜皮之事,並不代表政策有變,竟有人為這種事來質詢政府,因此煩厭之情,溢於言表。

我做回一介草民之後,對這種事有了另一種感悟。政府有政策制訂權,且擁有資源和資訊,市民則甚麼都沒有,只能從政府所說所為,或者一些小動作,窺探一下政策的走向,或者猜度是否有某些不良的改變在醞釀之中。這些猜測或許是「無聊」,或純屬誤會,或過分多疑,但若有市民覺得擔心,當權者便須有耐性地回應,不能因為有人把問題政治化,便置之不理,因為在今天的香港,沒有問題是不政治化的。

粵語的官方地位會否被普通話所取代,並不僅是一小撮政客和「本土主義」分子所關注的課題,我相信大部分香港人都非常關心。內地政府想「陰乾」廣東話的意圖其實已經很明顯。我最近到廣州一遊,在街上、商店和餐廳,說廣東話(當地人稱「白話」)的人已比以前少很多。隨着廣東經濟的快速發展,操普通話的外省人大量湧入,而且普通話早已是全國的教學語言,廣州人無人不懂,所以普通話必定取代白話成為主流語言。這一代的廣州小學生雖然會在家裏和父母說白話,但同學之間已多用普通話了。試問待他們長大後,還會在家裏和他們的孩子講白話嗎?所以內地政府也不急於一時,假以時日,廣東話早晚會變成非物質文化遺產,到時再來保育一番也未遲。

所謂兔死狐悲,香港人看着這個趨勢,加上特區政府一些也許是無心的小動作,想尋求澄清才心安理得,也不是過分的要求。

教科書的評審委員說「香港在中國南方」的語義不清,因為沒有指明是中國境內還是境外。這說法我相信大部分香港人都會覺得真的很「無聊」,但教育局卻附和這個說法。市民嘖嘖稱奇,提出質疑,又是否把一個小問題「政治化」呢?我希望當局能虛心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