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普林斯頓?
杭州西湖大學早前獲正式批准成立,引起我的好奇。西湖大學前身是於二○一六年創校的西湖高等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高等研究院已成立了過十年,所以我對西湖大學一向甚感興趣。
最引起我注意的,是西湖大學是一所「民辦」大學;它集中發展基礎科學和工程學的前沿研究、跨學科課程及培育具創新思維的人才,以「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為定位。成立之初,大學將只招收研究生,本科生則有待下期發展,全校招生目標為五千人以下,比起美國常春藤名校還少;而「民辦」將可賦予大學更大自由度和靈活性,在國際舞台上競爭。其實,美國的一流大學大部分都是私立,如哈佛、普林斯頓及史丹福等;西湖大學的新嘗試頗具野心,但未來的路相信也充滿挑戰。
要搞「民辦」,自然需要社會多方支持,而西湖大學已找到不少人士捐款及贊助,如騰訊主席馬化騰等。但在國內搞「民辦」,國家支持亦不能少;據報道,西湖大學的創立計劃書早於二○一五年就被提交予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批核,教育部之後批准它成立及開始收生之快,可謂非常罕見。杭州市政府除批出一百平方公里地皮作建立校園之用,又撥出四億元人民幣研究資金供大學使用;由西湖大學提交申請,到獲取批核,前後只需六個月,比起上海科技大學的十八個月和南方科技大學的四年快捷得多。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亦已表示支持,與西湖大學開辦聯合博士課程。

杭州西湖大學正式成立,前身是西湖高等研究院。
西湖大學創校校長施一公,以前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他的背景和把西湖大學發展為可與常春藤名校競爭的願景,令不少內地人士憧憬學校未來將可成為「中國的普林斯頓」。施校長在中國科學界是一傳奇人物;約十年前,事業如日中天的他毅然放棄普林斯頓教職回國,到母校清華大學出任生命科學院院長,震撼中美科學界。其後,他體驗到中國學術界的「文化衝擊」,與另一名科學家共同撰文至美國權威學術雜誌《Science》力陳中國科研弊病;這一舉動,可能觸動了不少人的神經,他被首次提名當中國科學院院士之時,居然名落孫山。他出任西湖大學校長,亦同時離開清華大學副校長一職;他在五十歲生日時,發表一篇名為「夢想開始的地方」的網誌,提及「人生短暫,何不盡情體驗,盡力一搏?」,與我們科大的「can-do」精神十分相似!
西湖大學的成立,將會是中國高等教育界的一個重要分水嶺;近年中國大學的水準不斷進步,但不少人對他們在政府管理下能否真正成為世界一等一的高尚學府存有疑問。西湖大學的創校團隊,都是擁有國際視野和經驗的學術人才;我樂見他們夢想有日成功。
放眼香港,我們會否擁有自己的西湖大學?目前,本港所有名牌大學都是公立;以我所見,香港絕對有條件建立一間高水準的私立大學,充分發揮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及站立於大灣區樞紐地位的優勢。此舉絕對值得香港社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