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系人生
這陣子,忽然流行「佛系」哲學,不少惡搞改圖,在網絡平台瘋傳,待人、接物、處世等等,都帶一點禪味。
「佛系」一詞,源自日本。在2014年,日本有雜誌介紹當時流行的一種男人,叫「佛系男」,外表和普通男人差不多,但在內心世界裏,卻往往以自己的喜好為第一位,甚麼事情都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偏好獨處。
「可以啊、都行、隨便、沒關係……」都是佛系中人的口頭禪,遇事從容淡定,漫不經心,雲淡風輕,內心不起波瀾,彷彿不問世事,我行我素,隨遇而安,隨心而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

這種新興風氣,看似一切隨緣,其實生活態度消極,放軟手腳,流露無可奈何的感慨,對身處的社會,作出無聲的控訴。
試問一個打工仔,(扌豆)雞碎咁多的人工,怎會有可能買得起貴到無譜的樓呢?用佛系思想,便可以自嘲一番:「不買衫,不旅行,不唱K,不吃不喝。如果緣份到了,自然會買到樓。」
如此類推,可以引申到不同範疇,例如:
「佛系馬迷」:「不入馬場,不刨馬經,不信貼士,不靠運氣。如果緣份到了,自然贏到大錢。」
「佛系追女仔」:「不送花,不睇戲,不打扮,不主動。如果緣份到了,自然有女仔鍾意我。」
「佛系子華迷」:「不通宵排隊,不買黃牛飛,不靠人搭路,不優先訂飛。如果緣份到了,自然會有黃子華飛。」
「佛系信徒」:「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如果緣份到了,自然會上天堂。」
「佛系減肥法」:「不戒甜品,不做運動,不去照鏡,不停咁食。如果緣份到了,自然會瘦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