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取
過去廿年,前列腺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這升幅相信與西方飲食習慣有關。不少西方國家的前列腺癌發病率縱有升高,但死亡率升幅較低,估計是因為當地推行前列腺癌普查,透過抽血檢驗前列腺癌指標PSA而發現一些惡性程度較低的前列腺癌,因而出現發病率與死亡率的差異。本港的前列腺癌情況正正相反,發病率和死亡率同樣上升,顯示本港的前列腺癌都是惡性程度較高的個案。
幸而,前列腺癌的治療方案在十年間不斷發展,除了為病人提供更多治療選擇,治療效果亦有所提升。轉移性前列腺癌主要以荷爾蒙治療處理,包括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及雄激素受體阻斷劑。前者會減少睪丸之雄激素分泌,後者則會透過阻斷癌細胞表面的雄激素受體,抑制雄激素的作用。
直至八年前,一款「雄激素合成阻斷劑」的新藥終於面世,適合一般荷爾蒙治療及化療均失效的前列腺癌病人使用。它不但能停止睪丸製造的雄激素,還會減低腎上腺、皮下脂肪和癌細胞分泌的雄激素。約六年前,第二代雄激素受體阻斷劑亦獲批使用。
過去,當一般的荷爾蒙治療都失效,前列腺癌病人才會使用化療。不過,近年有研究顯示提早使用化療藥,可延長前列腺癌病人的總腫瘤控制時間,令病人存活更長,估計原因是盡早使用化療,便可及早清除耐藥細胞,防止耐藥細胞繼續繁衍。情況與使用口服標靶藥的肺腺癌病人類似,一旦一線標靶藥物失效,與其轉用第二線標靶藥物,提早使用化療反而可能盡快殺死對標靶藥物失效的肺癌細胞,長遠來說可能好處更大。

最新的前列腺癌治療發展則是同時使用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及雄激素合成阻斷劑,並可在荷爾蒙治療及化療失效前使用,效果更好。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有關使用是建基於一項近一千二百名前列腺癌病人參與的研究。經過中位數三十個月的跟進,結果發現合併使用兩種藥的組群的整體存活期中位數達三十四點七個月,比單用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的對照組不足三十個月要長。合併用藥的腫瘤惡化中位時間延至三十三個月,單用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的則只有十四點八個月。
六十五歲的鄭先生於三年前確診患上前列腺癌,當時他已有多處骨轉移。曾有醫生對他說,他的腫瘤已經擴散,鄭先生聽罷當然情緒低落。後來腫瘤科醫生告訴他,前列腺癌治療在這些年來都有新突破,病人有更多選擇,將來鄭先生輪流使用藥物,可長時間控制腫瘤,未來還會不斷有新的治療發展,毋需擔心。醫生建議他以放射治療處理骨轉移及原發腫瘤,並同時使用性腺激素釋放素抑制劑及雄激素受體阻斷劑。
鄭先生依照醫生建議,三年來病情穩定,但他依然擔心,每次覆診都問醫生有關前列腺癌的治療新發展。最近覆診,醫生帶來了好消息,除了使用常規舊款荷爾蒙治療,可同時配合雄激素合成阻斷劑,令腎上腺、皮下脂肪及前列腺癌細胞等均無法製造雄激素,令治療效果更理想,鄭先生可慢慢考慮是否採用。只要癌症治療不斷進取地發展,才能為病人提供更多選擇,治療時不再心有罣礙。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