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根
腫瘤科病人接受根治性手術或放射治療後,很多時要加上術後輔助治療,藉此處理臨牀上觀察不到但已存在的遠轉移,以提高根治率。術後輔助化療常見於治療乳癌、大腸癌、肺癌、鼻咽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胰臟癌、胃癌、睪丸癌等,而術後荷爾蒙治療則常用於乳癌及前列腺癌,以減低腫瘤復發風險。
雖然標靶治療在十多年來不斷發展,但只局限於對晚期癌症有效,用於根治性的術後輔助標靶治療則成效不彰。有關原因暫時未明,但或許反映標靶治療不能除去腫瘤的根,這亦解釋了為何病人使用了標靶治療一段時間後,遲早會出現抗藥性,讓癌細胞再度生長。
話雖如此,標靶治療有效處理晚期癌症之餘,也有成功預防腫瘤復發的例外情況,如用於乳癌的抗HER2標靶治療,及針對腸胃道肌質瘤(簡稱GIST)的imatinib。最新例子還包括今年十一月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sunitinib。

Sunitinib獲批作為腎癌的術後輔助治療,建基於一項於去年在《新英倫醫學雜誌》發布的第三期研究。該研究共有六百一十五名腎癌病人參與,跟進的中位年數長達五點四年。結果發現,使用sunitinib的病人之無復發存活率中位數為六點八年,比對照組的五點六年長;但另一方面,藥物副作用相對高,前者達63%,對照組只有百分之二十一。儘管如此,FDA批准sunitinib對腎癌治療來說是重要里程碑,因為過去腎癌在手術後從來沒有減低復發風險的治療,sunitinib可說是首個腎癌術後輔助治療藥物。
六十二歲的馬先生正是受惠於sunitinib的腎癌患者。他在一個多月前發現小便出血後,隨即向泌尿科醫生求診。醫生對於他不感痛楚的情況甚為擔心,因為帶痛的小便出血通常是腎石或膀胱感染,而無痛的可能是腫瘤。於是醫生立即為馬先生安排電腦掃描,結果發現他的腎確有腫瘤,更懷疑腫瘤已伸延至腎靜脈及附近的淋巴。
馬先生先以手術切除腫瘤和受腫瘤影響的淋巴,再被轉介至腫瘤科醫生跟進。腫瘤科醫生指出馬先生的病情屬第三期,腫瘤已影響了靜脈及淋巴,其腫瘤復發風險高。幸而,最近FDA批准了sunitinib用於腎癌術後輔助治療,雖然此藥用於晚期腎癌已超過十年,但作為術後輔助治療以減低腫瘤復發風險,則是今年十一月才獲批。
不過,腫瘤科醫生提醒馬先生,Sunitinib作為腎癌的術後輔助治療雖然有效,但同時可能導致肚瀉、手掌及腳掌紅腫、高血壓等比較嚴重的副作用,醫生遂建議馬先生在緊密監察下以低劑量開始,然後按情況增加劑量,有需要時可配合其他藥物處理副作用,為的就是要除去腎癌的根,令腫瘤沒有重現的機會。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