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後發熱的簡單療法
產後發熱是指在產褥期內出現發熱持續不退,或突然高熱寒顫,並伴隨其他症狀;這也是西醫所說的「產褥感染」。產後容易發熱,這是由於分娩後的氣血驟虛,導致營衛失調,常常會出現輕微的發熱;不過,如果產後三四天內消退,屬生理現象,則不需治療;若然不是,就要立刻求醫。
七大證型
一. 外感風邪
主要症狀:發熱惡寒、頭身痛、腰痠背痛、口乾但不渴、無汗或自汗。
二. 外感邪毒
主要症狀:發熱微惡寒、汗出、頭痛、面紅、口乾但飲水不多、小腹疼痛或拒按、惡露氣臭。
三. 氣虛
主要症狀:身熱不甚、動則熱增、頭暈、心慌氣短、身體倦怠、自汗。
四. 血虛
主要症狀:發熱夜甚、兩顴紅、盜汗、頭暈、心悸失眠、胃口差。
五. 傷食
主要症狀:發熱不揚、噯腐、噁心嘔吐、脘腹脹滿、大便異臭、舌苔黃厚膩。
六. 血瘀
主要症狀:時有低熱、惡露較少、色紫黯或夾血塊、小腹陣痛拒按、口乾舌燥。
七. 蒸乳
主要症狀:產後二至三日內忽然發熱、乳房脹滿疼痛但不紅腫、乳汁不下、煩躁易怒。
產後發熱的證因複雜,因此應分辨證型才能對證治療,亦需根據產後的生理特點,即虛中夾瘀、瘀中有虛,邪氣盛衰來確定症候的性質。

八大注意
一. 產婦最好採取半坐臥位,以利於惡露排出。
二. 加強孕期保健,注意均衡營養,增強體質。
三. 多喝水,高熱的產婦可給予物理降溫,尤其是腋窩、大腿根部。
四. 避免吹風,以防風寒之邪乘虛而入;若服藥後汗出應及時更換衣褲,防止受涼。
五. 保持外陰清潔,並勤換內衣褲。
六. 謹慎起居,多休息,室內要保持安靜、清潔,牀鋪要乾淨,產婦要注意翻身,以防褥瘡的發生。
七. 節制飲食,調暢情志,嚴禁房事。
八. 注意乳房衞生,哺乳期間,保護並清潔乳頭,避免受損、感染。
紓緩產後發熱
以下介紹的一款粥,可紓緩及改善產後發熱:
生地麥冬粥
材料:生地黃20g、百合20g、淮山30g、薏苡仁50g、杞子10g、麥冬10g、生薑10g、大米200g。
做法:先將材料洗乾淨,生地黃、百合、麥冬、生薑搗碎,以紗布包裹好,擠壓取汁備用,將大米放入鍋中,加水、薏苡仁、百合、淮山、杞子,武火煲10分鐘後以文火煲1小時熬煮成粥,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生地黃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作用;百合有潤肺止咳,寧心安神的作用;淮山有養肺補脾,益腎的作用;薏苡仁有清熱利濕,健脾止瀉;杞子有滋腎水、益精氣、潤肺、清肝明目的作用;麥冬有養陰生津,瀉熱除煩的作用。這款粥具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的功效。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