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唔想「妹妹」唔舒服 5種內褲唔好著
內褲是最緊貼私密處的衣物,據研究顯示,一條內褲平均會帶有0.1克糞便,細菌和寄生蟲的數量更高達10萬隻,就算怎樣清洗也不能將細菌全殺死,長久下來,就可能令私密處被細菌感染。為了「妹妹」的健康,外國網站《Grandparents.com》就列出以下五種內褲不宜再穿!
1. 太緊的內褲:長期穿太緊的內褲,很容易令私密處過度摩擦,接受過多的刺激,增加摩損、感染的機率,建議挑選較透氣和棉質的內褲。

2. 深色的內褲:不少女士認為,深色內褲簡約後來又性感,但這可能令你疏於觀察自身分泌物,而穿淺色的內褲,就能明顯看出女性分泌物-「白帶」的變化,有助掌握私密處狀態。
3. 發黃的內褲:除了尿液能令褲底部發黃外,白帶也可能便內褲變黃,而白帶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容易成為細菌的溫床,如碰上鹼性洗衣粉,蛋白質便會變性,內褲因此而變黃。

4. 變硬、變乾的內褲:清潔內褲時,大多會針對「褲襠」的部位多加搓洗,但無論是什麼材質的內褲,經過多次搓洗和日曬後,材質中的纖維易斷裂、老化,褲襠就會變得又乾又硬。
5. 穿超過半年的內褲:無論外觀看上多新淨,但當中所隱藏的病菌肉眼都是看不到,太舊的內褲很容易成為細菌的溫床,所以建議內褲不要穿超過半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