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先行 駐軍救災決定正確
上周強颱風「天鴿」正面吹襲港澳,在香港造成一定程度的水浸和損毀,但慶幸並無造成人命傷亡,但在一海之隔的澳門,「天鴿」的威力卻不可同日而語。風暴過後,澳門普遍地區停水停電、樹木倒塌、碼頭損毀、市區大規模水浸,導致十名澳門人喪生,其中多人是因洪水湧入地底停車場無法逃生而喪命。
有澳門居民以「被原子彈炸過」來形容澳門經歷風災後的情況,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破天荒向中央請求出動駐澳解放軍協助救災,在第二個颱風「帕卡」吹襲前加快善後,對恢復澳門社會運作起了巨大作用。
經「天鴿」洗禮過後的澳門,出現百年一遇的險情,街道布滿吹斷的樹木和垃圾,不少地方的積水仍未退卻,加上斷水斷電,大量食物開始腐壞,以致市面情況惡劣,隨時有爆發疫情的可能。澳門消防局及救援部隊雖然已經全力出動搶救、泵水和清理街道,奈何進度十分緩慢;反映澳門災情明顯超出自身行政力量所能解決的水平。特首如果不是迅速要求解放軍協助救災,恐怕善後工作未到一半,就再被颱風「帕卡」肆虐,雪上加霜。
一千名駐澳解放軍冒着炎熱與惡臭,在澳門街頭與居民一起清理雜物,其表現贏得澳門市民廣泛支持和讚賞。反而香港及海外,卻有一些政黨人士表達無理疑慮,例如指澳門先例一開,猶如「引清兵入關」,破壞一國兩制;有人批評澳門小題大做,開了一個壞先例。有海外媒體更揚言日後解放軍將隨時出動鎮壓社運。
事實上,根據澳門特區《基本法》及《駐軍法》的規定,每當發生災害,有需要時特區政府可以請求中央批准出動駐軍協助救災,這在香港《基本法》第十四條亦有類似規定。
觀乎海外國家,當有地方發生重大災難,動用軍隊救災不是不正常的做法,例如美國德州最近遭受十二年來最強颶風「哈維」吹襲,市內冧屋、水浸和停電,國民警衛軍、海岸防衛隊即時奉命出動救災;日本發生地震時,自衛隊亦會出動救人。
颱風橫掃導致澳門大停電,有聲音質疑澳門是否過分倚賴珠海供電。據悉,港燈曾替澳電做工程顧問,亦先後多次探討透過海底電纜供電給澳;其後澳門向珠海買電,令計劃未能落實。今次事件或是契機,澳門當局可重新規劃供電的不同方案,包括由香港供電的可能性。
澳門回歸後收入大增,雖然如此,因當地人口有限,行政力量不足這個客觀條件非一日可以改變,為政者必須以民生作為首要考慮。
所謂「針唔拮到肉唔知痛」,對於那些不了解澳門災區真實情況的人,隨便發表一些不負責任的看法,於事無益。港澳同為特別行政區,兩地相隔一海,關係密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港人與其憂慮無謂揣測,不如為彼方送上祝福與支援。

澳門特首崔世安連日來巡視災情,並要求解放軍協助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