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小兒無故大汗
在日常生活中,若因天氣炎熱,或衣着過厚,或餵奶過急,或活動劇烈,都可引起出汗,如果沒有其病徵,就不屬於病態。不過,如果經常無故汗出,且大汗淋漓就需要注意。中醫認為小兒「汗證」,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種病症,即是在安靜狀態下,日常環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過多,甚至大汗如雨。
小兒汗證有「自汗」、「盜汗」之分。睡中出汗,醒時汗止者,稱為盜汗;而其他時間,無故汗出,就稱為自汗。盜汗多為陰虛,自汗則多為陽虛,但小兒汗證往往自汗和盜汗同時出現,所以還應考慮其他證候,例如:食慾減退、疲乏、睡眠欠佳等。小兒汗證多發生於五歲以下小童,抑或一些身體虛弱者的兒童。
四種證型
若要明白汗證,必須了解甚麼是「衛」與「營」?「衛」是指在體表的陽氣,「營」則是指汗液的物質基礎。營與衛不和可以是「衛弱營強」或「衛強營弱」。
一、衛表不固
症狀:白天汗出,以頭部、肩、背部明顯,面色蒼白,精神和胃口不佳,不愛說話,活動後汗出明顯,多見於先天不足或後天失調或病後。
症因:因小兒臟腑嬌嫩,元氣未充,先天不足或後天脾胃虛弱都能使肺氣虛,因此出現自汗或盜汗。另外,因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肺脾氣虛,衛表不固,所以汗出不止。
二、營衛不和
症狀:白天汗出時有感冒症狀,例如:咳嗽、流涕、微熱、精神不佳、疲倦,多見於病後體質虛弱。
症因:先天營衛之氣不足,或生病時,或病後護理不當,令營衛不和,因此津液通過皮毛泄出體外。

三、氣陰兩虛
症狀:晚上汗出,低熱、手足心熱、消瘦、食慾不振、尿黃,多見於熱性病後期。
症因:大病久病後,或先天不足、氣陰虛虧。氣虛不能斂陰,陰虧虛火內盛,迫使津外泄而出汗。
四、脾胃濕熱
症狀:自汗或盜汗,以頭部或四肢汗多,汗漬色黃。雖口臭、口渴,但不想喝水,大便乾結,小便黃。
症因:小兒脾常不足,若經常進食油膩甜食,就會導致脾胃積滯,鬱而生熱,甜能助濕,肥能生熱,脾胃濕熱鬱蒸外泄體表,而致汗出。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