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過後無艇搭
我看過好幾次回歸紀念日升旗儀式,今年別具意義,除了慶祝回歸二十周年與香港政府新班子就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親自訪港出席活動。二十年前,我還在美國工作,趁着九七回歸,我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仔,便帶同妻兒回港見證這歷史時刻。二十年後,看着同一面旗升起,感受更深。
回歸那年,香港充滿着未知數,對「一國兩制」的前景猶如霧裏看花。科大那時候才營運了數年,很多人認為科大將面對重重挑戰,當時的我則對這家年輕大學的未來抱持樂觀態度。未想過十二年後,我會成為科大校長,我對香港的那份信心大概是我回流接棒的原因之一。
我應邀出席連續兩天的回歸活動,包括甚具香港特色的文藝晚會,在這天與大夥兒重溫代表香港精神的《獅子山下》,更有共鳴。習近平的一言一行都極受關注,就連國家第一夫人彭麗媛亦施展軟實力攻勢,會見民眾時大方得體,她的言行舉止甚至衣着品味都備受國際媒體讚賞,由她擔當公共外交的角色絕對是恰如其分。我曾於今年一月在世界經濟論壇上聽過習近平捍衛經濟全球化的演說,他的講話總是擲地有聲,意義深遠。習近平明言中國會進一步開放經濟貿易,摒棄保護主義,預示中國已準備好帶領全球繁榮穩定。這次國家主席對香港的講話,明顯是為實踐一國兩制的決心定調。
很多人都從政治角度去詮釋習近平此行的目的,較少從經濟角度出發,然而,我認為他此行亦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契機。習近平亦了解香港在經濟發展上面臨不少挑戰,傳統優勢逐漸減弱,多元發展尚未上軌道,還有住屋等民生問題尚待解決,他認為港人應將眼光聚焦在經濟發展的任務上,保持我們國際金融、航運及貿易中心的地位。
就如我一直強調,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及河套區等都是國策的一部分,受惠於國家改革開放,加上港深合作優勢互補,這對實是世界無敵的組合,香港好應抓緊這千載難逢的機遇。新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她的就職講話中提到,香港有堅實的基礎如有五所大學躋身全球百強,我早前已就香港成為全球擁有最多百強大學的城市撰文討論香港高教實力,她指出我們要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大力推動創科及創意產業發展,為經濟注入多元動力。我非常認同,創科的確能為香港開闢新出路,例如金融科技就是結合創科及傳統優勢產業,隨着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和投資往來日益密切,金融科技絕對能為作為人民幣最大離岸人民幣市場的香港提供機遇。
習近平這次到訪象徵着中國非常重視香港這顆東方之珠,香港既然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就好應珍惜及抓緊機遇,主動出擊。老本也有坐食山崩的一天,如果不再當機立斷,繼續故步自封,恐怕要再等多二十年或更長時間,才能打破香港的困局。習近平在講話中引用香港俗語─「蘇州過後無艇搭」,但願大家能明白箇中意義,不會錯失良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