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科
近幾年來,學界興起「神科」這詞語,所謂的神科就是指那些就業前景明朗、收入較有保證、在社會上較有名望的科目,如醫科、法律、環球商管,甚至教育等。我明白不少年輕人自小以懸壺濟世、作育菁莪為志願,能夠實踐志向,同時貢獻社會,當然是一大美事。然而,聽聞有人認為入讀神科,就是成為人生勝利組的先決條件,我卻並不苟同,我認為大學主修科目與未來就業其實沒有必然關係。
綜觀全球多間成功創科企業的領軍,他們大部分都並非大家心目中的神科出身。眾所周知,已故蘋果教主喬布斯在大學一年級主修物理與文學,卻毅然中途輟學,追尋自己的志趣,鑽研哲學與書法,或許較少人知道他的接班人庫克主修工業工程。我留意到很多成功企業家都是工程學系(包括計算機工程)出身的,包括Facebook的朱克伯格、Google的Brin、Page及Pichai、Amazon的Jeff Bezos與微軟的蓋茨等,十個有七個在大學都是主修工程─一門現在被很多香港年輕人視為「水泡科」的學系。這班卓然有成的企業家當中亦不乏文科出身的,阿里巴巴的馬雲主修英文,Youtube的Wojcicki主修歷史與文學。主修科目與他們現在的事業發展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這些科目都是他們的志趣與心之所向,陶造他們的個人特質,為他們的日後成長發展奠下穩固基礎。
他們的成功關鍵並不局限於其主修科目,更重要的是志向、抱負、希望貢獻社會的那份動力、覺察身邊的變遷而因時制宜,要有實現夢想的熱誠,勇於嘗試,廣結良朋,還有種種軟實力,當中少不免需要幸運之神一些眷顧。能夠培育出這班成功企業家,這些主修科目全都算得上是「神科」。有云「時勢造英雄」或「英雄造時勢」,我覺得英雄與時勢其實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社會大環境所造就的機遇是成功之路不可或缺的因素。若香港真的決心要發展創科,培養更多像以上提到的創科人才,那香港社會得在我們的土地播下更多機遇。
此外,我認為父母的支持亦是他們成功路上的一支強心針,朱克伯格與蓋茨在令人趨之若騖的哈佛中途輟學去闖天下,Bezos離開紙醉金迷的華爾街,為前途另闢新徑,父母的開明態度讓他們更有勇氣跳出自己的comfort zone。換轉在香港,又會有多少父母願意大方放手,容許子女中途偏離軌道?
我一直提到,大學並非職業訓練所,大學教育是希望為年輕人提供一個開放平台,去接觸最前沿知識和不同文化,培養他們獨立及多元思維、溝通技巧、待人接物的態度、領導能力、對學習的興趣及信心等,經歷與過程中讓他們能夠認清自我,開闊國際視野,建立自己的價值觀,面對往後種種挑戰。行行出狀元,每個科目的涉獵範圍都可以很廣,總能與改善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不必刻意標籤科目,只要認清自我,放膽追隨志趣,其實科科都是神科。
